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资讯 > 参考书目 > 正文

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作者:鸿知考研网 来源:hunnuyan.com 浏览:475 次 发布时间:2021/9/30

QQ:3007473871(范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湖南师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本页面信息由本站(机构非学校)从学校研究生院及学院官网转载,原文链接及信息请大家点击学校相关网站查看。



学校体育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内容: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考试要点:国外学校体育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征;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考试内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考试要点:学校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与联系;竞技运动教材化的遵循原则;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考试内容: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考试要点: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与重点;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与重点;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与重点;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与重点;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的内涵与要义;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与效果目标;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基本要求。

4.体育课程

考试内容:体育课程概述;体育课程类型;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考试要点:体育课程概念的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概念及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及联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及联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概念及联系;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概念及联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概念及联系;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与组织原则;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与影响因素;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5.体育教学目标

考试内容:体育教学目标概述;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条件。

考试要点: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的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海德洛特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6.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

考试内容:体育教学过程概述;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考试要点: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其含义;体育教学系统的构成性要素;体育教学系统的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体育教学交往的概念;体育教学交往的特点;体育教学交往的功能;体育教学交往中师生互动的基本要素;体育教学交往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体育教学原则的内容;学生主体性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与贯彻要求;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与贯彻要求;技能教学为主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与贯彻要求;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与贯彻要求;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与贯彻要求;全面效益原则的涵义、提出依据与贯彻要求。

7.体育教学方法

考试内容:体育教学方法概述;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考试要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的概念与运用要点;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包括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的概念与运用要点;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包括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循环练习法的概念与运用要点;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的概念与运用要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各种体育教学方法,包括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的概念与运用要点;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8.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考试内容:体育教学设计概述;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的实施。

考试要点: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体育教学设计的意义;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水平教学设计的概念;水平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学期教学设计的概念;学期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体育教学常规的概念;体育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的运用要求;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求;体育教学组织中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体育课密度的概念;合理调控体育课密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概念;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安排要求;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一般调控方法。

9.体育教学评价

考试内容:体育教学评价概述;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

考试要点: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体育教学评价的不同类型;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的概念与内涵;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概念与内涵;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的概念与内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与内涵;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中的主要存在问题与改革。

10.课余体育

考试内容: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考试要点:课余体育的概念;课余体育的地位;课余体育的特点;课余体育的功能;课余体育的价值;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11.课余体育锻炼

考试内容: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与原则;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与计划;现代余暇体育。

考试要点: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课余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要求;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余暇体育的概念与分类;现代余暇体育项目与教育价值。

1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

考试内容: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与计划;学生体育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

考试要点: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课余体育训练原则的内容;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的涵义、科学依据与贯彻要点;周期性原则的涵义、科学依据与贯彻要点;适宜负荷原则的涵义、科学依据与贯彻要点;区别对待原则的涵义、科学依据与贯彻要点;直观性原则的涵义、科学依据与贯彻要点;课余体育训练的具体任务;课余体育训练管理的内容;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基本要求;技术训练的概念与基本要求;战术训练的概念与基本要求;心理训练的概念与基本要求;智能训练的概念与基本要求;思想品德训练的概念与基本要求;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基本类型;多年训练计划的概念与制定要求;年度训练计划的概念与制定要求;小周期训练计划的概念与制定要求;训练课计划的概念与制定要求;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与特点;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

13.大学竞技体育

考试内容:大学竞技体育概述;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竞赛。

考试要点:大学竞技体育的概念;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意义;我国大学生运动员存在的学训矛盾及解决策略;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竞赛类型;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的改革现状。

14.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考试内容: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学校体育法规。

考试要点:我国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能;我国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能;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与方法;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主要的学校体育法规。

15.体育教师

考试内容: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体育教师的类型特征;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考试要点: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按不同学制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发展趋势。

16.学校体育环境

考试内容:学校体育环境概述;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设计;学校体育心理环境的设计。

考试要点: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学校体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设计要求;学校体育心理环境的设计要求。

二、参考书目

1.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运动训练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运动训练学导言

1.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

2)竞技体育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征

3)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关系

4)运动训练学若干定义的重新审定

2.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1)运动训练学的三层次理论体系

2)项群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

3)中国近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演化过程

4)专项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

3.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

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及及其决定因素

2)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3)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

4)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二)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1.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

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

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

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规律

4)竞技能力变化与表现的影响因素

2.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1)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2)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3)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特点

3.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

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

2)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3)运用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指导训练

4.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1)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释义

2)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3)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5.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1)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

2)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3)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6.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

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

2)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3)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三)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

1.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体能训练概述

2)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3)协调、柔韧、灵敏素质及其训练

2.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技术的定义及其构成

2)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

3)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四)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

1.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战术的定义及其构成

2)战术训练方法

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2.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定义及其构成

2)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3)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本要求

3.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及构成

2)运动员知识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3)运动员知识能力的运用

(五)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1.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1)训练方法基本定义与意义

2)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与依据

3)训练方法基本要素与功能

2.运动训练控制方法

1)模式训练法及其应用

2)程序训练法及其应用

3)微机辅训法及其应用

3.操作性训练方法

1)分解(完整)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2)重复(间歇)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3)持续(变换)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4)循环(比赛)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4.运动训练基本手段

1)训练手段发展趋势、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2)单一动作周期性(混合性)的训练手段

3)多元动作固定性(变异性)的训练手段

(六)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1.运动训练负荷概述

1)运动负荷及其构成要素、功能与分类

2)竞技负荷、训练负荷与比赛负荷

3)训练负荷的结构与类型

4)训练负荷的功能与效应

2.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基础

1)训练负荷设计的依据

2)训练负荷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3)训练负荷设计的要求

3.运动训练负荷的设计与安排

1)运动训练负荷设计与安排的基本模式

2)运动训练负荷设计与安排的专门模式

4.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评定

1)训练负荷监控及其作用

2)运动训练负荷生物学监控的主要指标与评定标准

3)训练负荷心理学监控的主要指标与评定标准标准

4)训练负荷的训练学评定

5.运动训练负荷的项群特征

1)体能主导类项群的训练负荷特征

2)技能主导类项群的训练负荷特征

3)技心能主导类项群的训练负荷特征

4)技战能主导类项群的训练角荷特征

(七)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1.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

1)运动训练过程的层级体系

2)多年训练过程的序列安排

3)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模式

4)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

2.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1)制订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与认知要点

2)各层级训练计划的制订

3.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

1)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实施要点

2)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

(八)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

1.教练员的认知

1)教练员的作用与职责

2)教练员扮演的角色

2.教练员的执教

1)教练员的执教对象及其分类

2)教练员的职务等级及其要求

3)教练员的执教及其执教理念

3.教练员的知识与能力

1)教练员执教相关知识

2)教练员执教相关能力

4.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1)教练员领导行为特点

2)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影响

3)教练员领导风格及其变化

二、参考书目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田麦久主编、2017年版

 

运动生理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绪论

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与调节

4.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二)肌肉的活动

1.肌肉的兴奋与收缩

1.1.肌肉的神经支配

1.2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1.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1.4肌肉的收缩的原理与过程

2.肌肉收缩的形式

2.1缩短收缩

2.2拉长收缩

2.3等长收缩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3.1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

3.2肌肉收缩长度-张力关系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4.1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特征

4.2运动时肌纤维的募集

4.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4.4运动对肌纤维的影响

 

(三)血液与运动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1血液的组成

1.2血液的理化特性

1.3血液的功能

2.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2.1血液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2.2血液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四)血液循环与运动

1.心脏的泵血功能

1.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1.2心脏的泵血过程与机制

1.3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1.4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2.血管生理

2.1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2.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3.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3.1神经调节

3.2体液调节

4.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4.1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

4.2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4.3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五)呼吸与运动

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1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

1.2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1.3呼吸的形式与运动

1.4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肺换气

2.1肺换气的原理和动力

2.2气体交换的过程

2.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3.气体的运输

3.1氧气的运输

3.2氧解离曲线的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3.3二氧化碳的运输

4.呼吸的调节

4.1呼吸中枢

4.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5.呼吸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5.1呼吸对运动的反应

5.2呼吸对训练的适应

5.3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六)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

1.胃肠道的功能与运动

1.1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

1.2营养物质在胃肠道的吸收

1.3胃肠道对运动的反应与训练的适应

2.肾的功能与运动

2.1尿的生成

2.2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

2.3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4运动性蛋白尿与运动性血尿

3.能量代谢与运动

3.1能力的来源与去路

3.2能量代谢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3.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4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方式、特征及其在运动中的供能意义

3.5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3.6静息与运动时的能耗

(七)内分泌与运动

1.概述

1.1激素的概念、分类、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1.2激素作用的机制

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2.1腺垂体激素、神经垂体激素的作用

2.2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

2.3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

2.4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2.5睾酮的作用

3.运动与内分泌功能轴

3.1运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

3.2运动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

3.3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

3.4运动与交感-肾上腺系统

4.激素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八)神经系统对运动及其学习的调控

1.神经学基础

突触、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反射

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视觉、听觉、位置觉、前庭功能稳定性、本体觉

3.躯体运动的调控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牵张反射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姿势反射

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4.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

4.1.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4.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3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九)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1.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1.1负荷阈的组成

1.2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

1.3课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征与调控

2.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1安静状态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2定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2.3极量负荷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十)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1.身体素质概述

1.1身体素质的概念

1.2发展身体素质的意义

2.力量素质

2.1力量的概念及分类

2.2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3肌肉力量的测量

2.4肌肉力量的训练

3.速度素质

3.1速度素质的概念及分类

3.2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3.3速度素质的训练

4.耐力素质

4.1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4.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5.灵敏与柔韧素质

5.1灵敏素质

5.2柔韧素质

(十一)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1.有氧工作能力

1.1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

1.2乳酸阈概念、测定方法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2.无氧工作能力

2.1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

2.2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2.3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

(十二)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

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1赛前状态的概念

1.2准备活动

2.进入工作状态

2.1极点

2.2第二次呼吸

2.3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

3.稳定状态

3.1真稳定状态

3.2假稳定状态

4.疲劳状态

4.1概念

4.2产生机制

4.3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

5.恢复过程

5.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

5.2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十三)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

1.1运动系统

1.2氧运输系统

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十四)特殊环境与运动

1.高原环境与运动

1.1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1.2高原训练

2.热环境与运动

2.1预防热危害的原则

2.2补充体液的原则与方法

3.水环境与运动

3.1水环境与运动

3.2对水环境的适应

二、参考书目

1.王步标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分割线==========

2025湖南师大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6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