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信息 > 006新闻与传播学院 > 正文

2017湖南师范大学考研新闻与传播学院考试大纲

作者:鸿知湖南师大考研网 来源:hunnuyan.com 浏览:580 次 发布时间:2021/1/25

QQ:3007473871(范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湖南师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本页面信息由本站(机构非学校)从学校研究生院及学院官网转载,原文链接及信息请大家点击学校相关网站查看。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17]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新闻学理论    60

  传播学理论    9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 共30

简 答 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

论 述 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

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4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新闻学理论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新闻传播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征。

考试内容: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一、新闻学与新闻工作的差异

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二、社会责任论

三、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四、党报理论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指导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创造

二、指导新闻事业的正确改革

三、指导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四、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  新闻活动

第一节 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一、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二、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三、封建社会的新闻活动

第三节 变动产生新闻 关系决定需要

第四节 新闻活动的渠道

    一、亲身传播

二、大众传播

三、群体传播

第二章 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新闻的定义

   第三节 新闻本源

 第四节 新闻要素

   一、新闻的五要素

二、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的作用

第五节 新闻类别

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一节 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特点

三、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与宣传

    一、宣传与新闻的区别

二、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

三、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一、口头新闻

    二、信号媒介

三、书信新闻

四、印刷媒介

五、其他传播方法

第二节 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 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 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一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

    一、互联网发展史

    二、新媒体的特点

三、新媒体:电脑、手机、iPad

四、其他传播形式:博客、微博、论坛、新闻网站

五、中国互联网的现状

六、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存储

第二节 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一、互联网前出现的影响人类的传播革命

    二、互联网的传播革命

   第三节 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一、舆论的新特点

二、互联网的三大公害

第四节 争夺传播主导权

一、议程设置

     二、解读信息

     三、舆论导向

第五节 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

一、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二、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三、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四、媒介产值链的重组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一、从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来看

从国家制度上来看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 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第四节 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第五节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与发展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

    二、新闻媒介的特性

三、新闻媒介的个性

第二节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第三节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第四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三、实施舆论监督

四、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五、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一、呈现世界,但新闻失实与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二、联结世界,却冷漠了人际关系

三、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一、信息+宣传+赢利型

    二、信息+赢利型

    三、消闲+服务+赢利型

    四、知识+赢利型

五、纯宣传型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一、早期的强效果理论

二、中期的弱效果理论

三、适度效果理论

第五节 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第九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一、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三、当代中国传媒业新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大众传媒与政治

一、新闻媒介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二、大众媒介参与政治决策

    三、塑造政治文化

四、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节 大众传媒与经济

一、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大众传媒与文化

一、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

二、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三、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第五节 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一、塑造国家形象

二、影响对外政策

三、影响吸引外资

四、影响对外贸易

第十章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含义

   第二节 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一、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各国政府扼制出版自由的方法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 新闻法规

  一、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

    二、各国新闻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的限制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第一节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二、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三、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第二节 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一、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

二、内容层面的管理

三、结构层面的管理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一、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二、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三、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四、我国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第十二章  传媒业经营

第一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一、普遍服务的原则

二、编营分离的原则

三、受众中心的原则

  第二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一、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二、传媒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第三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一、集约化

    二、专业化

三、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第四节 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

第十三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是谁

    一、受众是学生

    二、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

三、受众是消费者

四、受众是公民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一、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二、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三、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四、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和传媒权力之源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一、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一、众区域定位

二、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三、受众的年龄定位

四、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第六节 受众的权利

一、知情权

二、表达权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七节 受众和媒体认知

 一、事关国民素养

二、直接关系媒体的改革与发展

三、影响着国家新闻政策制定

第八节 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一、受者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

二、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

三、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

第十四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准则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

三、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特点和趋势

四、新闻失实的原因

五、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

 第二节 新闻指导性

一、新闻指导性的含义

二、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三、新闻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四、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指导性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五、纠正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一、新闻业依赖群众的需要而存在

二、满足群众需要是我们的天职

三、中国新闻工作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第四节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一、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特点

三、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坚持战斗性,减少杀伤力

第五节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一、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

二、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三、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四、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一致性

第十五章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

    第二节  新闻生产的场域

一、政府、社会与媒体

      二、资本、公众与传媒

      三、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

第三节 新闻选择及其标准

一、新闻选择定义

      二、新闻选择标准

    第四节 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一、新闻选择的过程

二、新闻选择标准要和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三、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

第十六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新闻专业理念

第二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  中国的新闻改革

30年四次跨越

第二节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从自发走向自觉

 二、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

       三、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四、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第三节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一、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三、媒体取向: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众为中心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五.媒体运作:从单一媒介走向媒体融合

      六、新闻理论: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主要参考书: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传播学理论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的定义及特点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人类传播的信息、符号和意义

信息及其作用

符号及其功能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象征性社会互动

传播过程模式论

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传播的基本类型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第六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媒介理论

    第二节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第七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第三节 把关人理论

第八章  社会转型和受众变迁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九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第一节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理论

“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

“知沟”理论

“第三人效果”理论

第十一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第十二章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第十三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抽样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

控制实验法

主要参考书: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27]               考试科目名称:广播影视基础知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广播电视学概论    75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75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广播电视学概论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发展规律、社会功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生产与管理。

3、能运用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和要求来分析和解决广播电视事业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一)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二)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无线电的分类及其应用;无线电传播的方式。

(三)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制式和数字化浪潮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类型及其特征;电视传播的三种制式;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浪潮。

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其特点;世界知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广播协会(NHK)等。

(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电视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电视事业;港澳台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

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

(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先导作用;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运行环境。

(二)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特征;广义文化、狭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

广播电视与书籍杂志、报纸、电影等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广播电视行业内部的竞争;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竞争。

(四)受众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点

受众的概念;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受众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众心理。

四、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

传播的快速性和声音画面的易逝性;传播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

(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传播新闻的功能;舆论监督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功能;提供服务的功能;愉悦身心的功能。

(三)电视传播与“地球村”

“地球村”概念;电视的负面功能;电视传播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地球村”的形成世界文化的影响;“地球村”与保护世界多元文化。

(四)广播传播的永恒魅力

坚持新闻的传播及其时效性;重新定位文艺传播的模式;防止节目的广告化趋向。

五、广播电视节目系统

(一)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构成

对广播电视节目系统各要素的分类;按节目内容划分的节目类型。

(二)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地位;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和弱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功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子系统的构成:新闻节目和评论节目。

(三)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及其媒介地位;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特征;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功能;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子系统的构成。

(四)社教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后起之秀”

社教节目的概念;广播电视社教节目子系统的构成;广播电视社教节目的特征;广播电视社教节目的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社教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五)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服务使者”

服务性节目的涵义;广播电视服务性节目的媒介地位;广播电视服务性节目子系统的构成;广播电视服务性节目的服务内容。

六、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系统的内涵。

(一)广播语言符号系统

1、广播的语言、音响及音乐

广播语言的表意与述事能力的具体表现;广播音响既有写实作用,又有写意作用,具有较大的表现力;广播音乐的多种功能。

2、广播语言系统的多种构成模式

纯有声语言的构成模式;语言+音响类的构成模式;有声语言+音乐的构成模式;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的构成模式。

3、广播传播对语言的要求

必须是口语化的语言;应力求形象化;应该规范化;应该具有清晰的感知性;应简洁明快;应该是质朴的语言。

(二)电视传播的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

电视语言的视觉性子系统:造型语言与文字语言;电视语言的听觉性子系统:形象性的音响语言与抽象性的音响语言;电视语言的语言构成:声音和画面;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声画合一、声画对位。

七、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

(一)播音员

播音、播音员的概念;播音员的工作特性;播音员的修养;新闻播音的特点和要求;新闻播音方式的主要种类。

(二)主持人

主持人的定义;主持人的发展与分类;主持人的地位和作用;主持人的业务素养。

(三)广播电视记者

记者的定义和类型;记者工作的特点、任务;记者工作的作用和社会地位;记者的职业道德。

八、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

节目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设计阶段,一是实际制作阶段。

(二)文艺节目的编制

综艺节目的概念和特点;综艺节目策划与播出的注意事项;文艺节目的编排的原则和方法。

(三)教育节目的编制

教育节目的编辑要点;教育节目编排的方式方法:集中式编排、综合式编排、主从式编排;教育性节目串联、开头和配乐。

(四)服务性节目的编制

服务性节目的编制要求;服务性节目编排的总原则和要点。

(五)新闻节目的采访与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任务;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蒙太奇及其功能、蒙太奇的类别、蒙太奇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的运用;电视新闻画面编辑的特有规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新闻的组合、排列、标题和提要的编写。

九、广播电视事业管理

(一)广播电视节目调查分析与管理

受众调查中常用的属于:总体调查区、稳定受众、不稳定受众、潜在受众、开机率、受众份额比率、节目收视(听)率、累计受众等概念;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程序与方法;影响收视(听)率的因素;受众调查成果在管理中的运用。

(二)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为中心的管理

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构成;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素质评估体系;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主持人的职业素质;栏目制片人制。

(三)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管理

中外广播电视传播制度管理概况;广播电视传播的行政管理、宣传管理和立法管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基本内容;

(四)广播电视的广告管理

国内外广告业管理的概况;我国《广告法》的基本内容;公益广告管理。

三、主要参考书

黄匡宇编著:《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发展规律,把握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的特质和风格。

3、能以史为鉴来分析和解决广播电视事业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中国电视剧艺术

(一)电视剧艺术概述

电视剧艺术的界定与分类;电视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视剧艺术

起步:直播电视剧;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剧创作停滞;电视剧创作的复苏。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视剧艺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

(四)港台电视剧艺术

香港电视剧艺术;台湾电视剧艺术。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

(一)中国电视综艺晚会

电视综艺晚会概述;中国电视综艺晚会的发展。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概述;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

三、中国电视专题文艺

(一)电视专题文艺概述

电视专题文艺的界定与分类;电视专题文艺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电视专题文艺的发展

中国电视专题文艺的发展(19581978);电视专题文艺的多重变奏(19781992);电视专题文艺的文体自觉(1992—)。

(三)中国电视专题文艺的形态

电视艺术片;电视文艺专题。

(四)中国电视专题文艺的展望

成绩与挑战;出路:文化性与民族性。

四、中国电视谈话节目

(一)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概述

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与分类;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征;电视谈话节目的多元功能。

(二)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演变与发展

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与早期发展;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第一次高潮;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瓶颈状态与螺旋式上升;

(三)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类别与特殊素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现状。

(四)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特质

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交流心理;电视谈话节目的场效应;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在谈话节目中的渗透。

(五)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未来走向

对中国观众潜在审美期待的研究将得到加强;谈话节目将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中国文化特色的谈话节目将会强势推进。

五、中国电视纪录片

(一)电视纪录片的分类

人文纪录片;社会类纪录片;军事类纪录片;政论类纪录片;自然科技类纪录片;DV的兴起。

(二)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纪录片的逐步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与成熟。

六、中国电视动画片

(一)电视动画片概述

动画片的界定与分类;动画片的主要特征;动画片的社会功能;动画片的产业特质。

(二)中国动画片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电视动画片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动画片的现状;国产动画片的瓶颈状态与问题;外国动画片创作与营销比较。

(三)中国电视动画片的创作方式与探索

中国电视观众对动画片的潜在审美期待;优秀电视动画片的构成元素与创作方式;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在动画片中的渗透。

(四)中国电视动画片的振兴之路

宏观调控的关键所在;微观管理的科学措施。

七、中国音乐电视

(一)音乐电视概述

音乐电视的界定与分类;音乐电视的主要特征;音乐电视的诞生简史。

(二)中国音乐电视的发展

中国音乐电视的萌生期;中国音乐电视的繁荣期;中国音乐电视的成熟期中国音乐电视的现状。

八、中国电视广告艺术

(一)电视广告艺术概述

电视广告艺术的界定与分类;电视广告艺术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电视广告艺术的发展

19791984:自我表现期;19851992:产品推销期;19921995:策划创意期;1996至今:创意定位期。

九、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

(一)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发端(19581977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的初步探讨;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发端期特征。

(二)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复苏与拓展(19781992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复苏;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拓展。

(三)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自觉与深化(19832005

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自觉;中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的深化。

三、主要参考书

黄会林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831 ]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实务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新闻采访、写作    50

  新闻编辑    50

  新闻评论    5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

问答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论述题:    1小题,共20

新闻传播实务操作题:23小题,共90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新闻采访与写作

考试目标:

    1、了解采写基本知识;

    2、运用新闻采写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分析、解决新闻传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第四节新闻体裁

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第二章新闻报道策划

第一节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

第二节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

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

第四节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

第三章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第八节网络传播的借力

第四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第二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第三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第四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第五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第六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第五章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

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

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

第六章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第一节新闻主题

第二节新闻材料

第三节新闻角度

第四节新闻语言

第五节新闻结构

第六节新闻导语

第七节新闻背景

第八节新闻结尾

第七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一节政治新闻

第二节外事新闻

第三节会议新闻

第四节军事新闻

第八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一节经济新闻

第二节科技新闻

第九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一节人物新闻

第二节人物通讯

第三节专访

第四节事件通讯

第五节连续性报道

第十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一节教育新闻

第二节卫生新闻

第三节文艺新闻

第四节体育新闻

第十一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一节社会新闻

第二节灾害新闻

第三节风貌通讯

第四节新闻小故事

第五节特写

第六节批评性报道

第十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坚持真实性

第二节坚持思想性

第三节坚持时间性

第四节坚持用事实说话

第十三章记者修养

第一节作风修养

第二节道德修养

第三节知识修养

第四节技能修养

第五节情感修养

第六节体质修养

第七节公关修养

第十四章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史述略

第一节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史述略

第二节近百年中国新闻写作史述略

主要参考书: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版。

新闻编辑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新闻编辑基本知识;

    2、以相关知识从事编辑实务工作。

考试内容:

 新闻编辑概论

  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与媒介形态变化

  第二节 新闻编辑部与编辑工作内容  

  第三节 新闻编辑工作特点  

  第四节 新闻编辑人才   

第二章 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 

  第一节 新闻媒介定位  

  第二节 编辑方针  

  第三节 新闻产品设计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第一节 新闻报道策划及其主要类型 

  第二节 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决策 

  第三节 新闻报道方案设计 

  第四节 新闻报道的实施与调控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第一节 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 新闻价值分析 

  第三节 社会效果分析 

  第四节 媒介适宜性分析 

  第五节 分析与选择新闻稿件应注意的问题及更正的处理   

第五章 新闻稿件的修改 

  第一节 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 

  第二节 新闻稿件中立场观点的修正 

  第三节 修改新闻稿件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 修改新闻稿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新闻标题的制作  

  第一节 新闻标题及其主要功能  

  第二节 新闻标题的种类 

  第三节 新闻标题的结构  

  第四节 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    

第七章 新闻照片与信息图表  

  第一节 新闻照片与信息图表的兴起及发展 

  第二节 新闻照片的选择与编辑  

  第三节 信息图表的设计与制作  

  第四节 互动式信息图表    

第八章 新闻稿件配置  

  第一节 稿件配置的意义

  第二节 稿件组合  

  第三节 稿件发展  

第九章 版面设计  

  第一节 版面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版面语言  

  第三节 版式

主要参考书:

蔡雯、许向东、方洁:《新闻编辑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新闻评论

考试目标:

    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写作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点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一、新闻评论所满足的社会需求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三、从多个要素看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和表达的特点

  一、集中

  二、连贯

  三、有效率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第一节 观点的认识特征和表达特征

  一、观点作为对事实的认识

  二、观点表现为对事实的判断

  三、评论中观点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评论观点中不同的判断类型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二、具体判断与普遍性判断

  第三节 论点的要求

  一、认识层面

  二、表现层面

第三章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因素

  第一节 新闻评论中叙事的特点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由头和评论对象

  一、由头

  二、评论的对象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中的论据

  一、论据的来源

  二、论据的要求

  第四节 新闻事实的积累与利用

  第五节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方法

  一、叙事的效率

  二、叙事的策略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第一节 论证的作用和当代意义

  一、论证的作用

  二、论证对于当代新闻评论的意义

  第二节 形式逻辑的论证规则与方法

  一、逻辑及其推理类型

  二、演绎推理的运用

  三、归纳推理的运用

  四、类比推理的运用

  五、运用归谬法进行反驳

  第三节 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

  一、征兆关系推理

  二、喻证法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第一节 新闻评论结构的特点

  一、新闻评论结构的效率性

  二、新闻评论结构的论证性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开头与结尾

  一、开头

  二、结尾

  第三节 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结构

  一、并列结构

  二、递进结构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节奏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第一节 选题的性质与过程

  一、选题的对象是要评论的事件或问题

  二、选题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第九章 社论

第十章 言论版

第十一章 新闻述评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十三章 网络新闻评论

第十四章 新闻评论的伦理

主要参考书:

    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87]          考试科目名称:广播影视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成绩即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视听语言    75

影视文化    75

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6小题,每小题5分, 共30

简 答 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视听语言

考试目标:

系统掌握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现代视听语言观念。

理解影像的构成元素,把握各构成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运用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艺术理念来分析影视作品和影视现象。

考试内容:

影视创作的基本流程与影像的基本特征

前期、实拍与后期的基本创作流程

影像的美学特征与基本功能

场景

场景的选择

不同场景的拍摄要点

三、光的运用

光线的类型

光线的功能

用光的理念

    四、色彩的运用

     (一)色彩的类型

     (二)色彩的功能

     (三)处理好色彩间的配合关系

五、构图与视角

 (一)景框与构图规律

 (二)景别的类型与功能

 (三)角度与焦距

六、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概念与发展

 (二)镜头组接的依据

 (三)蒙太奇的类型

七、长镜头

 (一)长镜头的概念与发展

 (二)长镜头的功能

 (三)长镜头拍摄的要点

八、场面调度

 (一)场面调度的概念

 (二)场面调度的类型

 (三)场面调度的功能

九、声音

(一)声音的基本构成与类型

(二)人声语言

(三)音乐与音响

(四)声画结合

十、节奏

(一)节奏的概念

(二)节奏的应用

三、主要参考书目

     陆绍阳 著:《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电视文化的观念

考试目标:

1、理解广播电视作为特有文化现象的发生机理、传播规律与审美特征。

2、系统掌握电视文化的形成、电视文化的传播魅力、电视文化的制约因素、电视文化与社会化、电视文化与意识形态、电视文化的雅俗之辨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建构对电视文化的完整认知体系。

考试内容:

一、电视文化的形成

(一)“文化”概念的含义

“文化”概念的起源;“文化”概念的内涵分析。

(二)媒介文化概说

传播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媒介的发明和发展是人类不断拓展自身传播能力的必然;媒介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倾向。

(三)电视文化概说

电视的诞生和发展;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电视文化。

二、电视文化的传播魅力探源

(一)图像魅力和感性思维

感知图像的快乐;感性愉悦的奥秘。

(二)流动图像的叙事与抒情

长镜头;叙事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流动画面的抒情。

(三)声画互动的魅力

声音的魅力;声画组合的魔术。

三、电视文化的制约因素

(一)电视场的形成

作为社会文化概念的“场”;纪实和美学功能熔铸的电视场。

(二)电视经营体制对电视文化的影响

国家经营型的电视运营体制;公共机构型的电视运营体制;商业型的电视运营体制;国营与商业结合的中国电视经营体制。

(三)文化变迁对电视的巨大影响

20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20世纪90年代的商业电视;21世纪开始的电视文化细分化。

四、电视文化和社会化

(一)社会化以及媒介的社会功能

社会化概说;媒介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二)电视文化与社会化

电视文化与儿童的社会化;电视文化在青少年亚文化中的表征;电视文化与成年人的再社会化。

(三)电视文化在社会化中的负面影响

电视对儿童的负面影响;电视对成人的负面影响。

五、电视文化和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概说和电视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电视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二)电视意识形态的运作

电视新闻中的意识形态表达;电视剧与意识形态的表达;电视广告和消费意识形态。

(三)观众与电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互动

电视意识形态的编码与解码;电视意识形态解读的三种方式。

六、电视文化的雅俗之辨

(一)媒介文化的雅与俗

俗文化和雅文化;媒介文化的雅与俗;雅文化对媒介俗文化的批评。

(二)电视文化雅俗观念的辨析

电视媒介“俗文化”的表达;电视文化庸俗化的观众心理基础;电视文化品位的理想状态。

三、主要参考书目

   祁林 著:《电视文化的观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传播媒介的界定

2.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效果与效果研究

2.媒介与说服

3.媒介与议程

4.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媒介产业的特点

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媒介组织的类型

2.媒介组织的结构

3.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报纸的版面设计

4.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报刊业管理规制

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六、参考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蔡雯:《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考试大纲

I、考试目标

“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以及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写作等将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具体内容及分值如下:

1.文化常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为主。分值:30-50分。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汉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规范、修辞、语法、古汉语、写作等知识。分值:80-100分。

1)文字规范

汉字常识及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及语音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语法

词的构成;词及词形、词音与词义;异形词、同音词、多音词、异读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句子成分;短语;单句与复句。

3)修辞

词语锤炼;词语活用;炼句;常见句式及其修辞效果;常见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

4)古汉语

通假字与古今字;词的本义与引伸义、古义与今义;实词与虚词;古汉语常见句式;古汉语标点;古汉语今译。

5)写作

能熟悉撰写常用文体的文章,做到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3.逻辑基础。分值:大约20分。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

四、题型结构

题型采用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综合题、写作等形式。各部分所占分值如下:

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填空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4分。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写作题:1小题,共计60分。

III、参考教材

文化常识部分,考生可参考“中国文化史常识”、“自然科学概论”等书籍。

汉语语言文字基础和逻辑基础部分,考生可参考《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2015年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崇文书局,20155月)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之第一节至第五节。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史论知识和业务理解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史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业务、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水平。

三、考试内容(红字部分是重点考查对象)

第一章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古代报纸

二、中国近代报刊

1.外国人在华办报

2.中国人自主办的报刊

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事业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二、英国和美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英国和美国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

四、日本、法国、德国等其他国家的媒介发展

五、国外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新闻理论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的要素与类别

二、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二、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三节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二、新闻自由的涵义

三、新闻法规

第四节新闻选择

第五节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三章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新闻采访

一、新闻采访的基本流程

二、判断新闻价值

三、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规划

1、突发事件才昂

2、现象新闻采访

3、人物专访

4、会议新闻采访

四、新闻采访的现场

五、隐性采访

六、体验式采访

第三节新闻写作

新闻的语言规范

新闻报道的体裁

消息写作

新闻导语

新闻背景

消息的结构形式

通讯写作

第四章新闻编辑与评论

第一节报纸新闻编辑

报道定位与报道策划

新闻标题

报道的配置

报纸版面

第二节电子新闻编辑

第三节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分类

1、社论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2、评论员文章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3、编者按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4、短评的写作要求

5、专栏评论

三、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

四、新闻评论与新闻侵权

第五章媒介经营管理

第一节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媒介领导与领导工作

第二节媒介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媒介生产管理

一、媒介生产流程与特性

二、媒介的采编业务管理

三、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管理

第四节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一、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二、媒介人力资源的开发、激励和保护

第五节媒介集团化经营

一、媒介集团化经营的策略

二、我国广电集团的设计和运作

第六节媒介品牌经营

一、媒介品牌营销

二、媒介形象塑造

三、频道化管理与营销

第六章新媒体概论

第一节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二、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媒体融合概述

一、媒介融合概论

一、媒介融合的表现形态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论述题、新闻写作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六、参考书目

方汉奇等:《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郑保卫:《新闻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史论知识和业务理解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史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业务、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水平。

三、考试内容(红字部分是重点考查对象)

第一章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古代报纸

二、中国近代报刊

1.外国人在华办报

2.中国人自主办的报刊

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事业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二、英国和美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

三、英国和美国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

四、日本、法国、德国等其他国家的媒介发展

五、国外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新闻理论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的要素与类别

二、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一、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二、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三节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二、新闻自由的涵义

三、新闻法规

第四节新闻选择

第五节中国的新闻改革

第三章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新闻采访

一、新闻采访的基本流程

二、判断新闻价值

三、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规划

1、突发事件才昂

2、现象新闻采访

3、人物专访

4、会议新闻采访

四、新闻采访的现场

五、隐性采访

六、体验式采访

第三节新闻写作

新闻的语言规范

新闻报道的体裁

消息写作

新闻导语

新闻背景

消息的结构形式

通讯写作

第四章新闻编辑与评论

第一节报纸新闻编辑

报道定位与报道策划

新闻标题

报道的配置

报纸版面

第二节电子新闻编辑

第三节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分类

1、社论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2、评论员文章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3、编者按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4、短评的写作要求

5、专栏评论

三、新闻评论的思维和写作

四、新闻评论与新闻侵权

第五章媒介经营管理

第一节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媒介领导与领导工作

第二节媒介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媒介生产管理

一、媒介生产流程与特性

二、媒介的采编业务管理

三、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管理

第四节媒介人力资源管理

一、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二、媒介人力资源的开发、激励和保护

第五节媒介集团化经营

一、媒介集团化经营的策略

二、我国广电集团的设计和运作

第六节媒介品牌经营

一、媒介品牌营销

二、媒介形象塑造

三、频道化管理与营销

第六章新媒体概论

第一节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二、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媒体融合概述

一、媒介融合概论

一、媒介融合的表现形态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论述题、新闻写作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六、参考书目

方汉奇等:《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郑保卫:《新闻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分割线==========

2025湖南师大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6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