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信息 > 019医学院 > 正文

2020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考研考试大纲

作者:鸿知湖南师大考研网 来源:hunnuyan.com 浏览:858 次 发布时间:2021/1/4

QQ:3007473871(范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湖南师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考试科目代码:[308]               考试科目名称:护理综合

 

一、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基础护理学(含护理学导论)     30%       

2.内科护理学                     40%  

3.外科护理学                     30%

(四)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

2.问答题,5小题,共100

3.案例分析题,4小题,共14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护理学导论

1.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护理专业  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

考试要求

1)了解护理学发展的历史,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2)了解护理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及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3)理解护理学概念的3 个演变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征。

4)理解近、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及每个阶段护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5)理解几个重要的护理组织对护理学概念的阐述及护理专业的特点。

6)理解专业护士的角色要求。

7)掌握:从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讨论未来护土角色的演变趋势。

8)掌握:通过文献查阅,说明未来国内外护理的发展问题及主要发展目标。

9)掌握护士的素质要求。

2.健康与疾病

考试内容

健康  疾病  医疗卫生保健政策与体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

2)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测量指标;人常见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3)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疾病对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4)理解全球及我国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及健康中国战略。

5)掌握:护士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运用健康促进的方法,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

3.需要与关怀

考试内容

需要的相关概念  需要的分类  需要的特征  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需要的相关理论及模式  需要与护理  关怀与护理

考试要求

1)了解需要的概念、 分类和特征。

2)了解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病人需要模式等需要相关理论或学说的基本观点。

3)了解关怀的内涵。

4)了解Watson人性关怀理论和Swanson关怀理论的基本观点。

5)理解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意义。

6)理解影响病人需要满足的因素。

7)理解护理关怀的意义和作用。

8)掌握:运用临床实例,依据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分析病人的需要;根据不同护理服务对象自身的特点,采用相应的策略满足其基本需要。

4.文化与护理

考试内容

文化的基本概念  跨文化护理理论  护理在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要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及功能。文化休克的过程及各期的特点。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文化护理的原则。

2)理解文化休克的概念、原因,从护理角度如何预防病人的文化休克。

3)理解莱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内容并分析其在护理程序中的应用。

4)掌握:运用临床案例,从护理程序角度,评估其文化背景与需求,分析有关文化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5.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考试内容

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  人际沟通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

考试要求

1)了解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和分期。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人际关系和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2)理解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人际沟通、护患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倾听、同理、自我暴露等概念。

3)理解人际关系、护患关系、护患沟通的特征。人际沟通的层次。阻碍护患沟通的因素。

4)掌握:运用人际关系基本理论,模拟并处理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正确运用人际沟通的技巧进行护患间有效的沟通。

6.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发展

考试内容

生长与发展概述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生长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2)理解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及发展特点。

3)理解艾瑞克森提出的8对心理社会危机及发展特点。

4)理解生长与发展的相关概念。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

5)理解弗洛伊德生长发展理论中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6)掌握:运用发展相关理论解释服务对象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理论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7.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概述  压力的相关学说及理论  压力的适应  压力的预防及管理  压力与护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压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压力源的分类。常见的压力反应。压力适应的层次。病人的压力源。护士工作的压力源。

2)理解压力、压力源、压力反应、适应、应对、工作压力的概念。

3)理解与压力有关的常用学说。压力适应的特点。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4)掌握:根据压力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提出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应对策略。针对具体病例,对病人的压力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病人的压力源并提出预防及应对压力的策略。结合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提出护士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8.护理程序

考试内容

概述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计划  护理实施  护理评价

考试要求

1)理解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的概念。

2)了解: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临床护理记录常用的记录方法。

3)理解: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区别。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护理诊断的四种类型及组成部分。护理诊断的陈述结构与方式。鉴别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医疗诊断。制订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的要求。

4)理解:应用系统论观点阐述护理程序的结构与功能。

5)掌握:运用相关标准判断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的正误。运用护理程序相关知识进行临床见习,主动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

9.护理理论及模式

考试内容

概述   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罗伊的适应模式  纽曼的系统模式  科尔巴卡的舒适理论

考试要求

1)了解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相关概念。护理理念、护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现代护理理念的基本要素。

2)理解: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罗伊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纽曼系统模式的主要观点。科尔卡巴舒适理论的主要观点。

3)掌握: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并制订护理计划。运用罗伊适应模式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并制订护理计划。

10.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

考试内容

护理评判性思维  临床护理决策  循证护理

考试要求

1)了解评判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

2)护理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决策、循证护理概念。

3)理解:护理评判性思维不同层次的特点。举例说明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举例说明循证护理的基本步骤 。举例说明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的关系。

4)掌握:针对具体临床问题, 能提出循证护理实践的方法。运用评判性思维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合理的护理决策。

11.健康教育

考试内容

健康教育概述  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模式  健康教育的程序及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理解:健康信念模式和知-信一行模式的主要内容。健康促进模式和保健过程模式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和局限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需要采取的步骤。

3)掌握: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场所,选择和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或多种健康教育方法的理由和依据。

12.临终关怀及相关心理

考试内容

希望与失望  丧失与悲哀  临终关怀

考试要求

1)了解:希望、失望、丧失、悲哀、临终、濒死、死亡、脑死亡、临终关怀和姑息护理的概念。希望的特征和分期。测量希望程度的工具。丧失和悲哀的分类。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临终关怀的对象、内容及原则。希望的三个水平及各水平的能量消耗。

2)理解:与失望有关的护理诊断。悲哀的反应及影响因素。悲哀过程。临终关怀的原则。临终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分期。

3)掌握:运用病例,对病人的希望和失望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临终关怀相关理论及技术,对临终病人及家属进行护理。

13.护理伦理

考试内容

道德与伦理概述  职业道德与生命伦理学  护理伦理

考试要求

1)了解:护理伦理基本原则。护理道德的规范与范畴。护理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2)理解:职业道德、护理道德修养及知情同意。

3)理解:生命伦理学中的有关理论。常见的生命伦理学伦理难题及处理方法。

4)掌握:分析、判断护理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14.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考试内容

法律概述  我国法律体系及卫生法规 护理法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考试要求

1)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分类和作用。法律责任的特征。法律制裁的类型。

2)理解: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的概念。护理法的基本内容。

3)理解:卫生法的原则、特点及法律责任。医疗纠纷的分类。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和分级。举证责任倒置的基本含义。护理工作中专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类型。护士的工作权限,防止出现侵权行为。

4)掌握:护理立法的意义。医疗事故的分级。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知识的不同策略。自觉遵纪守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5.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考试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及测评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考试要求

1)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

2)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各种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

3)掌握:利用职业测评工具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等。国内未来护理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发展方向。

(二)基础护理学

1.环境

考试内容

环境的含义  环境的分类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分类  医院环境的调控

考试要求

1)熟悉环境的含义与分类。

2)熟悉影响健康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3)理解护理与环境间的关系。

4)掌握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分类。

5)掌握医院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2.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考试内容

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分类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消毒灭菌的方法  清洁、消毒、灭菌概念  热力消毒灭菌法  辐射消毒法  电离辐射灭菌法  微波消毒法  机械除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使用方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  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  洗手  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的概念与目的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隔离区域划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及措施  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手卫生 无菌技术、标准预防、隔离、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概念。

2)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形成原因。

3)掌握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4)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手段。

5)掌握常用的物理及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6)掌握医院消毒、灭菌方法的分类,掌握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及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

7)理解手卫生的基本概念。

8)了解手卫生的管理及设施。

9)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0)理解无菌技术的相关概念。

11)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基本操作方法。

12)掌握隔离技术的相关概念。

13)理解医院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理解隔离管理与隔离原则。

14)掌握隔离种类及措施,掌握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5)了解负压隔离病房、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隔离。

3.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考试内容

入院程序  病人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病人床单位的准备  分级护理  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卧位的分类  常用卧位  变换卧位法  轮椅运送法  平车运送法  病人出院前的护理  病人出院当日的护理  常用的力学原理  人体力学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病人入院护理与出院护理的目的。

2)掌握平车、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3)熟悉病人的入院护理程序。

4)熟悉床单位的构成,熟悉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换床单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内容。

5)掌握分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及护理要点。

6)理解舒适卧位及其基本要求及卧位的分类。

7)掌握常用卧位的姿势要求及适用范围。

8)熟悉卧位的变换方法,掌握卧位变换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9)熟悉病人出院前、出院当日的护理。

10)了解常用的力学原理。

11)理解人体力学的应用。

4.病人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考试内容

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  病人安全需要的评估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保护具的应用  辅助器的使用  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  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常见护理职业损伤及预防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

2)掌握病人安全需要的评估。

3)掌握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4)掌握保护具及辅助器的适用范围、使用原则、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5)理解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

6)了解职业暴露的有害因素。

7)理解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8)掌握常见护理职业暴露及预防措施。

5.病人的清洁卫生

考试内容

口腔护理  头发护理  皮肤护理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会阴部护理  晨晚间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口腔护理评估内容。

2)理解口腔卫生指导及义齿的清洁护理。。

3)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目的、操作前准备、常用溶液、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了解头发的清洁护理。

5)掌握皮肤护理的评估内容。

6)了解淋浴、盆浴、床上擦浴、背部按摩的目的、操作步骤,掌握其注意事项。

7)掌握压疮发生的原因、分期、评估、预防、治疗与护理。

8)了解会阴部护理。

9)理解晨间护理与晚间护理目的及护理内容。

6.休息与活动

考试内容

休息  睡眠生理、睡眠时相  睡眠周期  睡眠的评估  睡眠障碍评估 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活动受限的原因  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关节活动度练习  等长练习  等张练习

考试要求

1)了解休息的意义及条件,掌握协助病人休息的措施。

2)了解睡眠的生理特点及睡眠的需要,理解睡眠各时相特点。

3)理解影响睡眠因素及睡眠障碍的评估。

4)掌握住院病人的睡眠特点、睡眠状况的评估重点、评估方法及评估内容。

5)掌握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6)了解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7)了解病人活动评估重点及评估方法。

8)掌握病人活动评估的内容。

9)掌握协助病人活动的方法。

7.医疗与护理文件

考试内容

常用的医疗与护理文件  记录的意义  记录的原则  管理要求  排列顺序  体温单  医嘱单  出入液量记录单  特别护理记录单  病室交班报告  护理病历

考试要求

1)理解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意义。

2)掌握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原则。

3)理解医疗与护理文件的管理要求及病历排列顺序。

4)掌握体温单、医嘱单、出入水量记录单、特别护理记录单及病区交班报告的记录与书写。

5)了解护理病历的构成及记录要求。

6)理解计算机在医嘱处理中的应用。

8.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考试内容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测量  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搏的测量  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血压的测量  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呼吸的测量  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考试要求

1)掌握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2)理解体温过高的定义、临床分级、常见热型及护理措施。

3)理解发热过程及表现。

4)理解体温过低的定义及原因。掌握体温过低的临床分级、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5)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技术。

6)掌握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7)掌握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8)掌握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9)理解有效咳嗽的主要措施,能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10)掌握叩击、体位引流、吸痰、氧气疗法的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9.冷、热疗法

考试内容

冷、热疗法概念  冷、热疗法的效应  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冷疗法目的及禁忌  冷疗法方法及注意事项   热疗法目的、禁忌、方法及注意事项

考试要求

1)理解冷、热疗法的概念及其效应。

2)理解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影响因素。

3)掌握冷疗法、热疗法的目的及禁忌。

4)掌握冰袋、冰帽、冷湿敷、温水擦浴、乙醇拭浴、热水袋、红外线及烤灯、热湿敷、温水浸泡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0.饮食与营养

考试内容

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营养状况的评估 基本饮食  治疗饮食  试验饮食    病区的饮食管理  病人的饮食护理  特殊饮食护理  胃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鼻饲法

考试要求

1)理解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2)理解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3)掌握医院基本饮食的类别、适用范围、饮食原则、用法及可选食物。

4)掌握医院治疗饮食及试验饮食的种类、适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

5)了解营养状况的评估内容及方法。

6)了解病区的饮食管理。

7)掌握病人进食前、进食中及进食后的护理。

8)掌握要素饮食的目的、分类、用法及注意事项。

9)掌握鼻饲法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0)了解肠内营养泵的应用。

11)掌握胃肠外营养的目的、分类、用法、禁忌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11.排泄

考试内容

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排尿的评估  排尿异常的护理  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排便的评估  排便异常的护理  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与排尿有关的解剖生理,了解与肠道排泄有关的解剖生理。

2)掌握排尿的评估内容及异常排尿的评估。

3)理解影响排尿的因素。

4)掌握排尿异常的护理。

5)掌握导尿术、留置导尿术及膀胱冲洗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掌握排便的评估内容及异常排便的评估。

7)理解影响排便的因素。

8)掌握排便异常的护理。

9)掌握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12.给药

考试内容

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给药的原则  给药的途径  给药的次数与时间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三查七对  口服给药  注射给药法  雾化吸入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 局部给药

考试要求

1)掌握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

2)掌握给药原则,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和时间。

3)掌握注射原则,注射前准备,常用注射法。

4)掌握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5)掌握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6)掌握破伤风抗毒素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7)熟悉碘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8)熟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给药程序,口服给药法,雾化吸入法。

9)了解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0)熟悉滴药法、插入法、皮肤给药、舌下给药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1)了解静脉注射泵的使用及动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13.静脉输液与输血

考试内容

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静脉输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静脉输液的原则  常用输液部位  常用静脉输液法  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泵的应用  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  血液制品的种类  静脉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静脉输血的方法  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常用输液法。

2)掌握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3)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4)掌握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5)掌握输血方法。

6)掌握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自体输血。

7)熟悉输液的目的及常用溶液。

8)熟悉输液微粒及防止与消除措施。

9)熟悉输血的目的,血液制品的种类,静脉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14.标本采集

考试内容

标本采集的意义与原则  各种标本的采集

考试要求

1)理解标本采集的意义。

2)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

3)了解毛细血管采血法。

4)掌握静脉血标本采集法、尿标本采集法、痰标本采集法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理解动脉血标本采集法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理解咽拭子标本采集的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5.疼痛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疼痛的概念  疼痛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疼痛的分类  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影响疼痛的因素 疼痛的护理

考试要求      

1)了解疼痛的概念、原因及发生机制。

2)了解疼痛的分类。

3)理解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4)掌握影响疼痛的因素。

5)掌握疼痛的护理评估、护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6)理解疼痛控制的标准、应用PCA泵病人的护理措施及疼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16.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管理

考试内容

病情观察的概念及意义  护士应具备的条件  病情观察的方法  病情观察的内容  危重重病人的管理  常用急救技术

考试要求

1)理解病情观察的概念及意义。

2)理解护士应具备的条件。

3)掌握病情观察的方法及内容。

4)了解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抢救设备管理。

5)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监测及心理护理。

6)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7)掌握洗胃术。

8)掌握人工呼吸器的使用。

17.临终护理

考试内容

临终关怀的概念和意义  临终关怀的发展  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  临终关怀的理念和组织形式  临终关怀机构的基本服务项目  濒死与死亡的定义  死亡的标准  死亡过程的分期  临终病人的生理评估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评估及护理  临终家属的护理  尸体护理  居丧期的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

2)掌握临终病人的护理措施

3)熟悉死亡过程的分期

4)熟悉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5)熟悉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评估、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

6)熟悉尸体料理,病人家属的护理

7)了解濒死及死亡的定义,安乐死,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

8)掌握我国2013年版《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

 

(三)内科护理学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症  肺结核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血栓栓塞症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胸膜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护理要点,了解胸腔穿刺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掌握其护理评估的内容。

3)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健康指导。

4)掌握链肺炎球菌肺炎病理特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了解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5)掌握肺脓肿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体位引流。

6)掌握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体位引流。

7)掌握肺结核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化疗原则及护理措施,掌握PPD皮试的做法、结果判断和临床意义。

8)掌握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9)了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掌握如何指导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

10)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11)掌握肺血栓栓塞症的特点。

12)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表现及常用的护理措施。

13)掌握胸腔积液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掌握自发性气胸临床类型、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14)掌握呼吸衰竭分类、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瓣膜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肌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包疾病 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慢性心力衰竭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掌握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及急性肺水肿的处理。

3)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了解窦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的特点、掌握期前收缩、扑动与颤动的特点,掌握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4)掌握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掌握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电和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措施及操作方法。

5)掌握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了解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特点,掌握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6)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因及临床分型,掌握心绞痛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掌握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7)掌握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8)掌握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9)掌握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 

10)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11)掌握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12)了解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及护理。

3.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胃食管反流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炎症性肠病  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肝性脑病  急性胰腺炎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3)了解急、慢性胃炎临床表现。

4)掌握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5)掌握胃癌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6)掌握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7)了解脂肪性肝病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8)掌握肝硬化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9)掌握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10)掌握肝性脑病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11)掌握急性胰腺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12)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掌握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抢救措施。

13)了解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腹腔穿刺术、上消化道内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术)

4.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  尿路感染  急性肾衰损伤 慢性肾衰竭  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了解肾小球疾病分类、了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特点、掌握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要点。

3)掌握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掌握尿路感染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5)掌握急、慢性肾衰竭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6)掌握血液透析的定义,掌握血液净化治疗病人的护理。

5.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贫血  出血性疾病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贫血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了解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3)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掌握急性白血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了解慢性白血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5)掌握淋巴瘤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6)熟悉血液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6.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疾病  肾上腺皮质疾病  嗜铬细胞瘤  糖尿病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症  肥胖症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骨质疏松症

考试要求

1)掌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3)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掌握糖尿病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5)掌握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7.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风湿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考试要求

1)掌握风湿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3)掌握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8.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病毒感染  恙虫病  细菌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原虫感染  蠕虫感染

考试要求 

1)掌握感染的概念及其表现、了解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以及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掌握流行、大流行、爆发、潜伏期、复发、再燃的定义。

3)掌握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4)掌握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掌握人工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消毒的定义;掌握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常用的措施;了解儿童计划免疫的种类和预防接种的具体方法。

5)掌握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掌握传染病的消毒和隔离。

6)掌握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熟练掌握HBV的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及有传染性的标志物,了解各型肝炎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熟练掌握各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熟练掌握HBsAg携带者、胆酶分离、肝肾综合征的定义,熟练掌握各型肝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肝炎的预防措施,了解肝炎的病理变化、发病机理及预后,掌握肝炎的保健指导。

7)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熟练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练掌握三大危险症状的治疗方法,掌握预防措施、保健指导及流行病学特点。

8)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掌握基本病理变化及本病的保健指导,熟练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了解实验室检查、各种并发症及预后,熟练掌握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9)掌握狂犬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病变特征,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熟练掌握预防措施,熟练掌握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掌握保健指导。

10)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高危人群,掌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诊断与治疗要点,熟练掌握预防措施、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了解病原学、发病机理及病理,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11)了解细菌感染性疾病(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预后,掌握临床表现、伤寒面容定义、诊断及治疗要点,掌握病理变化、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及保健指导。

12)掌握钩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尤其是对于赫克斯海默尔反应的观察、预防与抢救措施,掌握赫克斯海默尔反应的定义及钩体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意义,了解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预后,熟练掌握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掌握保健指导。

13)了解原虫感染(阿米巴病、疟疾)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预后,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要点,尤其是药物选择,熟练掌握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掌握保健指导,掌握疟疾周期性发作的原理、疟疾的复发、再燃、黑尿热的定义。

14)了解蠕虫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预后,掌握预防措施及保健指导,熟练掌握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9.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周围神经疾病 急性脊髓炎 脑血管疾病 多发性硬化 运动障碍疾病 发作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考试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掌握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了解多发性神经病。

3)掌握脑卒中定义,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4)掌握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了解帕金森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5)掌握癫痫、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6)了解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四)外科护理学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水和钠代谢紊乱  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酸碱平衡失调

考试要求

1)掌握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和水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掌握钾代谢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理解钙、镁、磷代谢异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掌握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休克 低血容量休克 感染性休克

考试要求

1)理解休克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

2)掌握休克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3)掌握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4)理解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外科营养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考试要求

1)了解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

2)了解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态的评定、营养不良的分类。

3)掌握营养物质需要量。

4)掌握肠内营养的概念、肠内营养制剂的类型、肠内营养液的输注和护理措施。

5)掌握肠外营养概念、肠外营养制剂、肠外营养液的输注、护理措施。

4.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考试内容

手术室布局和人员职责  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  病人的准备  手术人员的准备  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手术室的布局、环境。

2)理解手术人员职责、手术室安全管理。

3)掌握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4)掌握手术病人及手术人员的准备。

5)理解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技术。

5.麻醉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麻醉前工作  局部麻醉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考试要求

1)熟悉麻醉的分类、麻醉前工作。

2)了解常用局部麻醉方法,掌握常用局部麻醉毒性反应的护理、过敏反应的护理。

3)掌握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脊膜外隙阻滞麻醉的概念、常用局麻药和护理措施。

4)了解全身麻醉的概念、分类、常用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的实施和护理措施。掌握全身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

    6.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围术期的概念,熟悉手术分类。

2)掌握手术前病人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掌握手术后一般护理,术后不适的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7.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全身性外科感染  特异性感染

考试要求

1)熟悉外科感染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

2)掌握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掌握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全身性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掌握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8.损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创伤  烧伤  冻伤  咬伤

考试要求

1)了解创伤的分类、病理生理。

2)掌握创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掌握烧伤的概念、病理生理、伤情判断与临床表现。

4)掌握烧伤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5)掌握冻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 护理措施。

6)掌握蛇、犬咬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9.肿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考试要求

1)熟悉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2)掌握恶性肿瘤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掌握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预防、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10.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肾移植  肝移植

考试要求

1)了解器官移植的分类。

2)掌握移植排斥反应及其治疗、移植前准备。

3)理解肾移植好肝移植的手术方式。

4)掌握肾移植与肝移植的护理措施。

11.微创外科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微创外科  腔镜外科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创外科的发展和理念,熟悉微创外科的分类。

    2)掌握腹腔镜、胸腔镜的基本技术和护理措施。

12.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颅内压增高  脑疝

考试要求

1)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掌握脑疝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3.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头皮损伤  颅骨骨折  脑损伤

考试要求

1)掌握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掌握颅盖骨折、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开放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14.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脑血管性疾病

考试要求

1)掌握脑卒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掌握颅内动静脉畸形、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5.颅内和椎管内肿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颅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1)理解颅内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

2)掌握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掌握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16.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甲状腺疾病 颈部肿块

考试要求

1)理解甲状腺癌的病理、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掌握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分类、及辅助检查。

4)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5)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6)了解颈部常见肿块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17.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急性乳腺炎  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房肿瘤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2)掌握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掌握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4)理解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

5)掌握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18.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肋骨骨折  气胸  血胸

考试要求

1)掌握胸部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掌握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纵膈扑动、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概念。

3)掌握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理解血胸的病因、分类及辅助检查;掌握血胸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5)理解肋骨骨折的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6)掌握钝性心脏损伤、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19.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肺癌 支气管扩张

考试要求

1)理解肺癌的病因、病理生理、分类、辅助检查、临床分期。

2)掌握肺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掌握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0.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食管癌

考试要求

1)理解食管癌的病因、病理、及辅助检查。

2)掌握食管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1.心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  

考试要求

1)理解体外循环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2)掌握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掌握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2.胸主动脉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考试要求

1)掌握主动脉夹层的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掌握胸主动脉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腹股沟疝  股疝  切口疝  脐疝

考试要求

1)掌握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的概念;理解四种常见类型疝的临床特点。

2)掌握腹股沟疝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了解股疝、切口疝、脐疝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4.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脾破裂  肝破裂  胰腺损伤  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损伤  结肠、直肠损伤

考试要求

1)掌握腹部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掌握脾破裂、肝破裂、胰腺损伤、胃、十二指肠和小肠损伤、结肠、直肠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腹腔脓肿

考试要求

1)了解腹膜炎病因与分类。

2)理解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辅助检查。

3)掌握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4)掌握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26.胃十二直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  胃癌

考试要求

1)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十二章肠溃疡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理解胃癌的病因、病理、及辅助检查。

4)掌握胃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27.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肠梗阻  肠瘘

考试要求

1)理解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

2)掌握肠梗阻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掌握肠瘘的分类、病理生理、辅助检查。

4)掌握肠瘘的概念、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8.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急性阑尾炎  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了解几种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

29.大肠和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肛瘘  肛裂  大肠癌

考试要求

1)理解大肠癌的病因、病理、辅助检查。

2)掌握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理解痔、肛瘘、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0.肝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性肝脓肿  肝癌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熟悉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了解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4)了解阿米巴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1.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门静脉高压症

考试要求

1)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概念、分类;理解其病因、病理。

2)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2.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胆石症  胆道感染

考试要求

1)了解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2)理解胆道感染及胆石症的发病和相互关系。

3)掌握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概念。

4)掌握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5)熟悉胆囊息肉、胆囊癌、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3.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的概念。

2)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掌握胰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4.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周围血管损伤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考试要求

1)了解周围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理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5.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与检查

考试内容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及护理

考试要求

1)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2)熟悉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和护理。

36.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肾损伤  膀胱损伤  尿道损伤

考试要求

1)理解肾损伤病因、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理解膀胱损伤病因、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理解尿道损伤病因、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7.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肾积水 良性前列腺增生

考试要求

1)掌握肾积水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8.泌尿系统结石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泌尿系统结石

考试要求

1)理解上尿路结石的病因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掌握下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

39.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膀胱癌 肾癌 前列腺癌

考试要求

1)理解膀胱癌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了解肾癌的病因,理解其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掌握肾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了解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0.骨科病人一般护理

考试内容

运动系统的常用检查  牵引术  石膏绷带固定术

考试要求

1)了解运动系统的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

2)掌握牵引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护理措施。

3)掌握石膏绷带固定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护理措施。

41.骨折病人护理

考试内容

四肢骨折  脊柱骨折和脊髓骨折  骨盆骨折

考试要求

1)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了解常见四肢骨折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3)掌握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理解骨盆骨折的分类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2.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

考试要求

1)理解关节脱位的定义、病因、分类、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理解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3.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手外伤 断肢(指)再植

考试要求

1)掌握手外伤的损伤原因与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理解断肢(指)再植的再植条件;掌握其处理措施和护理措施。

44.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措施

考试内容

颈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考试要求

1)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类;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2)熟悉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45.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骨与关节结核

考试要求

1)了解化脓性骨髓炎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2)了解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病因、病理生理及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46.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考试内容

恶性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良性骨肿瘤

考试要求

1)了解骨肿瘤的外科分期,熟悉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

2)了解骨肉瘤的病因、辅助检查;掌握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3)了解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4)了解骨软骨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三、参考书目 

[1]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6.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2]李小妹,冯先琼主编.《护理学导论》第4.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3]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第6.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4]孙玉梅,张立力主编.《健康评估》第4.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5]李乐之,路潜主编.《外科护理学》第6.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考试科目代码:[353]            考试科目名称:卫生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卫生统计学                       32%    

(二)流行病学                         23%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0%

(四)环境卫生学                        10%

(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

(六)卫生事业管理学                    15%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19小题,每小题5分,共95

b: 简答题,9小题,每小题15-20分,共155

c: 计算题与分析述题,3小题,每小题15-20分,共50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卫生统计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概率和小概率事件、参数与统计量。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考试要求

    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考试内容

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

用条件。

百分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考试要求

掌握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描述

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 

件,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了解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描述分布形态的偏度系数的计算和意

义。定量的资料的统计描述计划。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考试内容

相对数常用指标。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率标化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考试要求

掌握相对数常用指标、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

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率标化的意义和基本思 想。

2、熟悉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的应用。

 

(四)常用概率分布

考试内容

1.二项分布:1)分布参数;(2)各项统计指标(均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

法;(3)二项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应用条件。

2Poisson分布:1)分布参数;(2)各项统计指标(均数、标准差等)的计

算方法;(3Poisson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应用条件。

3.正态分布的(1)概念和两个参数;(2)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4.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和标准化变换。

5.正态分布的应用:(1)估计频数分布;(2)制定参考值范围。

 

考试要求

熟悉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特征;

掌握三个常用概率分布的概念,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与累计概率;

 

(五)参数估计基础

考试内容

抽样误差的概念和计算。

t分布的概念;t分布与z分布的区别和联系。

总体均数及总体概率置信区间的计算。

总体均数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和联系。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

考试要求

1. 理解抽样误差的概念,熟悉标准误的意义及其应用;

2. 会计算均数及频率的标准误,掌握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

3. 掌握正态近似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阐述标准差与均数标准误

   的区别;

 

(六)假设检验

考试内容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异同及选择依据。

单样本均数的u检验与t检验及应用条件。

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及应用条件。

两独立样本均数的u检验与t检验及应用条件。

近似t检验的应用条件及方法。

一、二类错误的概念。

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

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ab的关系、控制ab的方法。

 

 

考试要求

熟悉假设检验的概念与原理,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假设检验功效的意义及计算,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常用的t检验、二项分布资料的Z检验以及Poisson分布资料的Z检验的分析与计算过程,包括每种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类型。

会综合考虑研究目的、设计类型、变量类型、样本含量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的技巧。

 

 (七)方差分析

考试内容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多重比较的SNKDunnettBonfferoni等方法。

考试要求

熟悉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各种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等)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八)χ2检验

考试内容

1χ2检验的基本思想。

2.四格表资料χ2 检验的应用条件及相应统计量的计算公式:基本公式(或专用

公式)、校正的基本公式(或校正的专用公式)。

3.对四格表资料χ2 检验的应用条件和方法。

4.行´列表(R ´ C表)资料的χ2检验的用途、应用条件、条件不满足时的处

理方法。

5.行´列表检验的注意事项。

6.四格表资料χ2检验使用确切概率法的应用条件、原理和计算方法。

7.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 检验的推广方法。

考试要求

熟悉四格表的确切概率计算法和配对设计下多分类资料的McNemar检验。

掌握单个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χ2检验,多组频数

分布的χ2检验,以及配对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χ2检验。

了解χ2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其分布的形状依赖于自由度υ的大小,了解似然比χ2统计量。

           

                   

流行病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考试要求

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几个重要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3、了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

 

(二)疾病的分布

考试内容

1. 疾病频率测量: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

3)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率。

4)预期寿命及相关指标:预期寿命;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2. 疾病流行的强度:散发;暴发;流行

3.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

  描述。

考试要求

1、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2、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

   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3、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三)描述性研究

考试内容

1、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概念、方法、用途。

2、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

3、现况研究的特点、种类

4、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

2)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3)确定收集资料方法

4)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5)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考试要求

掌握现况调查的定义、研究变量的确定和调查表的制定、质量控制,抽样调查的定义、原

   则、抽样方法。

熟悉描述性研究的定义,现况调查的特点、目的、方法、实施步骤。熟悉生态学研究基本

   原理和方法。

了解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的目的、用途,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样本

   大小的确定,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

 

(四) 队列研究

考试内容

1. 概述: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研究目的;研究类型。

2. 研究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与

   非暴露人群选择);确定样本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估计(相对危险

   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剂量反应关系。

4.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

5. 优点与局限性。

考试要求

1、掌握队列研究中研究人群的选择,暴露与非暴露的设置,随访期的确定,资料分析。

2、熟悉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类型、应用范围。

3、了解影响样本大小的有关因素,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五)病例对照研究

考试内容

1. 基本原理

2. 研究类型

3. 研究设计与实施:研究步骤;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样本含量估计;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均衡性检验;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11配对资料的分析; 混杂

   因素作用的估计与分层分析

5.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常见偏倚的种类

6. 优点与局限性。

考试要求

掌握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掌握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个体匹配资料的分析;

   掌握上述两种资料OR值的计算及OR值的意义。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特点;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分层、分级资料分析;熟悉病

   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目的、研究类型、实施步骤、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资料的多因素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一)概论

 考试要求

  1.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

  2.掌握三级预防原则。

  3.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职业病的诊断。

 考试内容

1.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健康工人效应;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三级预防原则。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考试要求

  1.掌握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念、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体内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2.掌握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常见毒物的毒作用机制、毒作用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

  3.熟悉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4.了解毒物的存在状态、接触机会。

考试内容

  1.概述:生产性毒物、气溶胶、职业中毒概念,生产性毒物来源、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等。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2.金属与类金属中毒:铅、汞。

  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氨、氮氧化物。

  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

  5.有机溶剂中毒:苯中毒。

  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共同点、苯胺、三硝基甲苯。

  7.农药中毒:有机磷酸酯类农药。

  (三)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考试要求

 1.掌握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基本概念、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2.熟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措施;熟悉矽肺概念、并发症,矽肺和石棉肺的X线表现。

 3.了解粉尘的来源与分类,了解煤工尘肺、棉尘病、其他尘肺等。

考试内容

  1.生产性粉尘、尘肺概念,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粉尘危害控制。

  2.尘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棉尘病。

 

 

环境卫生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任务、范围、主要内容,

2、今后环境卫生工作及环境卫生学的任务。

考试要求

1. 掌握环境卫生学定义。

2、重点掌握环境卫生学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定义,环境因素按其属性的分类,环境因素对机体呈现“有利”和“有害”作用的两重性。

3、熟悉环境卫生学内容; 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史。我国环境卫生工作主要成就。

4、了解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任务。

 

(二)环境与健康

考试内容

1、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核心问题

2、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3、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特征、健康效应谱。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4、环境介质中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分布、生物学效应与疾病。

5、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急慢性危害、致癌与致癌的危害。

6、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基本内容、方法,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7、健康危险度评价概念、作用、评价的步骤(即基本组成)。

考试要求

1. 掌握环境与健康的概念。

2. 理解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人群对健康的反应模式;剂量反应关系

作用时间和反应关系;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人群健康效应谱与高危险人群。

3、理解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定义、特点和防治原则。

4. 掌握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性污染,环境

污染物的来源及转归,食物链,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5、熟悉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6、了解健康危险度评价。

 

 (三)大气卫生

考试内容

1、大气的特点及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来源、污染物的种类、存在形式、转归,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侵入途径、直接的急慢性危害、间接危害。

4、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可吸入颗粒物(IP)、二氧化硫(SO2)、光化学烟雾、一氧化碳(CO)、Pb、多环芳烃(PAH)与BaP、二噁英。

5、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基准和标准,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及依据,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6、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目的、内容与方法。

7、大气卫生防护措施、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

 1、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转归、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重点掌握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3、了解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方法,大气卫生防护措施;

4、掌握名词: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有效排出高度、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自净、光化学型烟雾、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温室效应、酸雨、基准、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 营养素基础

考试内容

(1) 营养素、合理膳食、合理营养、营养不良、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及合理膳食要求;

(2) 蛋白质功能,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和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3) 脂类的功能、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物来源、参考摄入量;

(4) 能量单位、人体的能量消耗、能量参考摄入量;

(5) 钙、铁、碘、锌元素的生理功能、吸收、缺乏、过量、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6) 维生素ADB1B2PPC的生理功能、缺乏、过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考试要求

(1) 掌握营养素、合理膳食、合理营养、营养不良、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及合理膳食要求。

(2) 掌握蛋白质功能,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和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3) 掌握脂类的功能、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4)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物来源、参考摄入量。

(5) 熟悉能量单位、人体的能量消耗、能量参考摄入量。

(6) 掌握钙、铁、碘、锌元素的生理功能、吸收、缺乏、过量、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7) 掌握维生素ADB1B2PPC的生理功能、缺乏、过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2.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考试内容

(1)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

(2)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点。

考试要求

(1) 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

(2) 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点。

 

3.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考试内容

(1) 食品的细菌污染,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2) 食品中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氯丙醇、丙烯酰胺的来源、危害、预防措施。

考试要求 

(1) 掌握食品的细菌污染,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2) 了解食品中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类化合物、氯丙醇、丙烯酰胺的来源、危害、预防措施。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材:孙长顥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孙长顥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何志谦主编,《人类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何计国,甄润英编著,《食品卫生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卫生事业管理学

(一)绪论

考试内容

1、卫生事业、卫生系统、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

2、卫生事业的性质和特点

3、卫生事业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考试要求:

   1、掌握卫生事业、卫生系统、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卫生事业的性质和特点。

   2、熟悉我国卫生事业环境、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二)  卫生管理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

1、卫生管理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2、管理基本职能。

3、管理原理。

考试要求

1、掌握卫生管理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2、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

3、熟悉管理原理。

 

(三)卫生组织体系

考试内容

1、卫生组织概念及其组成

2、卫生组织体系概念及其组成。

3、我国卫生服务行政、组织体系。

考试要求

掌握卫生组织概念及其组成。

掌握卫生组织体系概念及其组成。

掌握我国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分类。

4、熟悉我国卫生行政体系设置。

 

 

参考书目梁万年主编,《卫生事业管理学》,第4  人民卫生出版社

 

考试科目代码:[743]               考试科目名称: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名词解释  40%       

(二)单选题    20%

(三)简答题     40%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

b: 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c: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绪论:

考查内容: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掌握体液的分类和分布、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3)掌握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4)熟悉体内的控制系统,掌握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查内容: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主要方式和通路;细胞的生物电的有关概念和产生机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单位膜的分子组成、液态镶嵌模型),掌握单纯扩散、经载体和通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的概念和机制。

2)熟悉离子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和机制。

3)掌握静息电位、极化、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超极化、锋电位和后电位以及阈电位和局部反应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方式,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的特点,熟悉细胞兴奋性的变化的规律。

4)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含终板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和特点。

5)了解横纹肌的细微结构,掌握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机制,了解平滑肌的分类和收缩机制。

6)熟悉肌肉收缩力学分析和表现形式(含前负荷、最适初长度、长度-张力关系曲线,后负荷、张力-速度关系曲线、VmaxP0;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的收缩能力、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

 

(三)血液:

考查内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白细胞的分类、生理特征和功能。  血小板生理特征和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血浆的基本成分和血浆蛋白的功能,熟悉血浆酸碱度及主要缓冲物质、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的比重与粘度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和生理作用以及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的概念,掌握全血、血浆、血清和血细胞比容的概念。

2)熟悉血细胞生成部位、造血微环境、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掌握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红细胞沉降率及其影响因素、渗透脆性,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重要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路;了解爆式促进激活物和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其他激素、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与调节;熟悉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3)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与机制(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机制和生理意义,熟悉血液凝固的控制机制(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等生理性抗凝物质的作用)

4)掌握血量、血型的分类及其依据、ABO血型的鉴定原理与方法、Rh血型(其抗原种类、特点和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考查内容:心动周期的概念和分期、各期特征;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和评价;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及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及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

考试要求:

1)掌握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及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熟悉快通道与慢通道、快反应动作电位与慢反应动作电位的概念,了解心电图的基本波形及各波和间期的意义。

2)掌握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期前收缩、心肌的自律性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的关系、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及其特点、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收缩的特点及影响收缩性的因素。

3)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机制与过程(左心室射血与充盈过程,房压变化、房室在心脏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心泵功能的评价(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搏功与分功、心泵功能储备),熟悉心音的产生机制、特点及意义。

4)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与异长自身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5)熟悉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和正常值(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意义。

6)掌握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7)熟悉微循环的组成、三种通路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掌握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了解淋巴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

8)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了解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脑缺血反应

9)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机制,了解血管升压素、血管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 列腺素、阿片肽、组胺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熟悉代谢性自身调节与肌源性自身调节,了解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0)熟悉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血流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肺循环的生理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循环的生理特点、血流量的调节机制、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机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概念。

 

(五)呼吸:

考查内容:呼吸的基本过程、原理、影响因素、调节方式、有关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各环节的基本过程。

2)掌握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与原动力)、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的概念、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的变化机制、肺通气的弹性阻力与肺泡表面张力、顺应性与比顺应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调控因素。了解非弹性阻力和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3)熟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容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通气储量百分比、无效腔及肺泡通气量、呼吸功)

4)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气体的分压差、分子量、溶解度、气体扩散的面积和距离、温度)、血液与肺泡和组织液内气体的分压值、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积与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5)熟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掌握血红蛋白的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氧解离曲线与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6)掌握低位脑干的呼吸神经元与呼吸调整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脊髓和高位脑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掌握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与中枢化学感受器,血液CO2H+O2浓度的变化对呼吸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了解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肺毛细血管旁细胞感受器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考查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神经体液调节。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理化特性和分泌调节。胃、小肠的运动。小肠的吸收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消化与吸收、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概念,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特性及其静息电位、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以及三者的关系),了解消化道内在神经和外来神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胃肠血流的一般特点。

2)了解唾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的意义、吞咽的过程、食道的蠕动、食道胃括约肌的作用。

3)掌握胃液的性质及其主要成分和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与胃粘膜屏障的概念、胃排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熟悉基础酸排出量与胃液酸度的临床单位、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了解胃头区和尾区的运动及其意义、胃运动的调节和呕吐的意义和机制。

4)掌握胰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胆汁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熟悉小肠液的性质以及成分和作用、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运动的形式和作用,了解回盲瓣的功能、小肠运动的调节机制

5)了解大肠液的分泌、大肠运动形式和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6)熟悉吸收的部位、途径与机制以及几种主要物质的吸收机制,了解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查内容:有关概念 ,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

考试要求:

1)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能量在体内的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能量代谢测定方法,掌握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和意义。

2)熟悉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正常变动、机体产热形式、主要产热器官和产热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散热方式和散热活动的调节机制、自主神经性体温调节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概念、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活动与体温调定点学说。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查内容: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调节机制,生理意义。

考试要求:

1)熟悉排泄的概念和途径、肾脏排泄的生理意义、尿液的理化性质、尿量(含多尿、少尿和无尿的概念)。

2)了解肾单位与集合管的结构、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特点,熟悉球旁器的功能滤过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肾血流供应特点、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和管-球反馈)、肾血流量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

3)掌握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滤过系数的概念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4)了解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和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和细胞旁转运途径),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Na+Cl—和水、重吸收HCO3—和分泌H+、重吸收与分泌K+、重吸收与排泄Ca2+、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机制,肾糖阈与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的概念, NH3的分泌与H+HCO3—转运的关系。

5)熟悉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概念、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熟悉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6)熟悉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对肾小管与集合管功能的影响、球管平衡的概念、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肾素分泌的调节,了解心房钠尿肽以及其它激素的作用。

7)熟悉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测定清除率的意义,了解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异常,掌握排尿反射机制。

 

(九)感觉器官的功能:

考查内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生理特征。眼的折光原理,感光换能机制、视网膜的信息处理。声波在内耳的传导,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行波学说,听神经动作电位。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1)熟悉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各种阈值、换能作用与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编码功能、适应现象。

2)掌握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近点与远点的概念、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互感性对光反射)、双眼球会聚,了解折光能力异常(近视、远视、散光)。

3)了解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熟悉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不同特点及其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夜盲症、颜色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色盲、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4)掌握视力、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熟悉视后像与融合现象(临界融合频率)、双眼视觉与复视、立体视觉。

5)了解听觉的产生机制、听阈与最大可听阈,掌握外耳的功能、中耳增压作用的机制和保护功能以及咽鼓管的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6)了解耳蜗的结构,熟悉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基底膜的震动和行波理论)、耳蜗内电位与耳蜗微音器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与单纤维动作电位)

7)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生理功能、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眼震颤以及其他感觉功能(嗅觉、味觉、触、压觉)。

 

(十)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查内容: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的结构和分类,兴奋在突触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和作用。反射的有关概念和规律,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对躯体运动和姿势的调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了解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基本结构、突触传递的调节、突触传递的可塑性、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及其特点)、电突触传递,掌握突触传递机制(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3)掌握递质与调质的概念和分类、主要递质和受体系统的功能,了解基本符合递质的条件、递质共存的概念和意义、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分类、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熟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中枢易化(突触后易化与突触前易化)

5)熟悉躯体感觉的丘脑前传入系统、丘脑核团的分类、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内脏痛的特点、牵涉痛及其产生机制,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与皮层的代表区,掌握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6)掌握脊髓与脑干的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脊休克与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脑干易化区与抑制区、去大脑僵直产生机制、了解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功能,熟悉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以及与其损害有关的疾病、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及其受损后出现的功能障碍。

7)熟悉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功能以及功能特征、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

8)了解自发脑电活动与皮层诱发电位、脑电图的波形及其形成机制、觉醒状态的分类与维持的机制、睡眠的时相及其产生机制

9)熟悉学习与记忆和遗忘的概念、学习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两种信号系统,了解记忆的分类和过程、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大脑皮层的其他认知功能、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以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十一)内分泌生理:

考查内容: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机理,几种重要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方式。

考试要求:

1)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其抵达靶细胞的方式,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的一般特性与作用机制。

2)了解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的组成,掌握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理作用,掌握腺垂体激素的种类、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机制及其分泌的调节,熟悉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促黑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3)熟悉甲状腺激素的种类、生物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与代谢,掌握其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机制。

4)掌握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维生素D3的生成与生物学作用。

5)了解肾上腺激素的种类、合成与代谢、血液中的浓度及运输的形式,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了解胰岛内分泌激素的种类,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7)了解前列腺素的合成与生物学作用、褪黑素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瘦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十二)生殖生理:

考查内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睾丸的功能。卵巢的生理作用。月经周期。

考试要求:

1)掌握睾丸的生精功能与内分泌功能、睾丸功能的调节。

2)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月经周期及其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关系。

3)熟悉妊娠与分娩的概念、受精与着床的过程、妊娠的维持及其激素调节,了解分娩的过程及其调节。

 

 

三、主要参考书

《生理学》第8版,五年制教学,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考试科目代码:[ 763 ]               考试科目名称:专业基础综合

 

一、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病理学           30%       

2.人体解剖学       20%

3.医学微生物学     25%

4.生物化学         25%

    (四)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病理学:         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      

  人体解剖学:      5小题,每小题1分,共5 

  医学微生物学: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生物化学: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名词解释:    24小题,每小题5分,共120分;

  病理学: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人体解剖学: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医学微生物学: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生物化学: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简答题:      12小题,共140分;

  病理学:          4小题,共45      

  人体解剖学:      2小题,共25 

  医学微生物学:    3小题,共35

        生物化学:        3小题,共35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病理学部分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绪论

1)掌握人体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2)了解常用的病理学技术

 

第一章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2)掌握萎缩、化生的常见类型

3)了解肥大、增生的类型

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掌握常见的可逆性损伤(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的概念及

病变特点,了解其发生机制

2)掌握不可逆性损伤(坏死)的基本病变、坏死的类型及特点、坏死的结局

3)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点,了解其意义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1.再生

1)掌握不同类型组织的再生能力

2)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2.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及形态,掌握肉芽组织的功能结局

2)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了解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4)了解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5)了解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充血和淤血

1)了解充血的常见类型、病变及后果

2)掌握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后果,掌握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血栓的类型及形态、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血栓的结局

4)掌握栓塞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了解脂肪

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等栓塞类型

5)掌握梗死的概念、梗死的病变及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

发生条件

 

第四章 炎症

1.炎症概述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2.急性炎症

1)了解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的

过程及发生机制

2)掌握炎症介质的概念,了解常见炎症介质的作用

3)熟练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慢性炎症

1)掌握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变

 

第五章 肿瘤

1.肿瘤的概念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形态

1)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掌握肿瘤的组织结构

3.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1)熟练掌握肿瘤分化程度、异型性的概念

2)掌握良、恶性肿瘤异型性的表现及区别

3)了解间变的概念

4.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熟练掌握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了解肿瘤的特殊命名

2)了解肿瘤的分类

5.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了解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生成

6.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1)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7.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了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8.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9.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1)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2)了解临床上常见的癌前病变

10.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环境致瘤因素、遗传与肿瘤、肿瘤免疫

1)了解常见环境致瘤因素

2)了解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肿瘤抗原及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

1.动脉粥样硬化

1)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熟练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

2)掌握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了解发生机制

3)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变特点,了解其合并症

3.高血压

1)了解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

4.风湿病

1)了解风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风湿病基本病理变化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1.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2)掌握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1.胃炎

1)了解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2.消化性溃疡

1)熟练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及并发症

3.病毒性肝炎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1)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了解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类型、病理类型

3)了解肾病综合症,了解其相关的肾炎类型的病变

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1)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病变

 

第十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1.子宫颈疾病

1)了解慢性子宫颈炎的病变

2)掌握子宫颈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的病变

3)掌握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临床病理

2.子宫体疾病

1)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变

2)了解子宫体癌、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变

3.滋养层细胞疾病

1)掌握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甲状腺疾病

1)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2)了解甲状腺炎的病理变化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二)参考书目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 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人体解剖学部分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考试内容: 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考试要求:

1)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了解人体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第二章 运动系统

1. 骨学

考试内容

骨的形态、构造,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掌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3)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

4)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5)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6)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

7)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8)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9)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10)掌握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

1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12)掌握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主要结构,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13)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14)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15)掌握股骨的位置、形态、主要结构。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2.关节学 

考试内容

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特点,胸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运动, 肩、肘、桡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运动和功能特点, 骨盆的构成、形态、结构、性差及大、小骨盆分界线, 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其运动。

考试要求

1)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2)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关节运动形式,了解滑膜关节分类。

3)掌握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4)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5)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6)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运动。 

7)了解上肢带骨连结的形式,结构和功能特点。

8)掌握肩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9)掌握肘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和运动。

10)掌握桡尺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形式、功能意义。

11)掌握桡腕关节形态、结构和运动。

12)了解骶髂关节的形态结构

13)了解耻骨联合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14)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结构及大、小骨盆分界线

15)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下肢机能—稳固性的形态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3.    

考试内容

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与起止点,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腹前外侧壁肌群的层次,膈肌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运动,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腹直肌鞘的概念,三角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髋肌的分群,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的位置及作用,梨状肌的标志作用。 大腿前、后、内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考试要求

1)了解肌的种类。掌握骨骼肌的形态、构造与起止点。掌握肌群配布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了解肌的命名原则,掌握肌的辅助装置。 

2)掌握头肌的组成

3)掌握面肌的名称、分布特点、作用。

4)掌握各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5)了解颈肌的分组。

6)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

7)了解躯干肌的分布

8)掌握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腹前外侧壁肌群的层次;膈肌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运动。

9)掌握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10)掌握腹直肌鞘的概念。 

11)根据上肢的功能特点,了解上肢肌的分群、分层和排列情况。

12)掌握三角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了解其它肩肌的作用。

13)掌握上臂肌的分群、层次及功能。

14)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15)了解手肌的分群,掌握手中间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了解手肌内、外侧群的作用。 

    16)根据下肢的功能特点,了解下肢肌的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17)掌握髋肌的分群、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的位置及作用,梨状肌的标志作用。

18)掌握大腿前、后、内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19)掌握小腿前、外、后三群肌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章 内脏学 

1.  

考试内容

内脏的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内脏的概念

2)了解内脏的一般形态构造

3)了解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2.消化系统

考试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咽峡的组成,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肠的分部及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回盲瓣的构成及意义,直肠的位置、形态,肛管粘膜的特点,齿状线的意义,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和作用, 肝的形态、位置、分叶,肝的体表投影,肝段概念,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胆汁的排出径路,胰的形态、位置、分部 和功能。

考试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组成,掌握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口腔的分部,了解其界限

3)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组成

4)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5)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6)掌握口腔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7)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

8)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9)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

10)了解小肠的分部及特点。

112)掌握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

12)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了解空、回肠的区别。

13)掌握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

14)掌握结肠的分部及特点。

15)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回盲瓣的构成及意义。

16)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弯曲。

17)掌握肛管粘膜的特点、齿状线的意义,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和作用。

18)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19)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20)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21)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3. 呼吸系统

考试内容

鼻腔的分部,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喉的位置,喉的软骨及其连结,,掌握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结构,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了解鼻的分部,掌握鼻腔的分部,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3)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4)掌握喉的位置,喉的软骨及其连结,了解喉肌的位置及功能,掌握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结构

5)掌握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6)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7)掌握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

8)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9)掌握纵隔的概念和分部,了解其内容

4.  泌尿系统

考试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的形态、位置及构造与功能,肾的被膜,肾段概念,输尿管的分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膀胱的形态和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考试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及肾的构造与功能,肾的被膜,了解肾段概念

3)掌握输尿管的分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膀胱的形态和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5.男性生殖系统

考试内容

睾丸的形态、构造、位置及功能,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分叶,组成及位置, 阴茎的形态结构,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考试要求

1)掌握睾丸和附睾的位置、形态、构造及功能。

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4)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5)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

6)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7)掌握阴囊的形态结构。

8)掌握精索的概念、组成及位置。

9)掌握阴茎的形态结构,了解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0)牚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6. 女性生殖系统

考试内容

卵巢的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和固定装置,阴道的位置,阴道穹的构成及意义,乳房的构造及其临床意义。

考试要求

 (1)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2)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

(3) 牚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和固定装置。

(4) 掌握阴道的位置,阴道穹的构成及意义。

 (5) 掌握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构造及其临床意义。

7.  

考试内容

腹膜与器官的关系,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韧带、陷凹)。

考试要求

 (1) 掌握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机能。

(2) 掌握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3) 了解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韧带、陷凹)。

(4) 了解腹膜形成的的分区和间隙。

 

第四章 脉管学

    1. 心血管系统

考试内容

脉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主要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及特点,动脉韧带,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部, 主动脉弓的分支,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和行程,颈内动脉窦、颈动脉球位置与功能概念, 颈外动脉的行程及其分支分布, 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掌浅弓体表投影, 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及分布特点,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分支与分布, 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

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走行关系的临床意义,髂外动脉、股动脉、月国 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行程,颈静脉角,颈外浅静脉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奇静脉起止与收集范围,下腔静脉组成行程及主要属支,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临床意义,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分布及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考试要求

1)掌握脉管系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

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途径。

3)掌握吻合管、侧付支和侧付循环、动静脉吻合、微循环的概念。

4)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主要形态结构,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了解心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

5)掌握心纤维支架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6)了解心壁构造。

7)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

8)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及其分布。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9)掌握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及特点。

10)了解动脉在整个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动脉的血管滋养管和神经。

11)掌握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动脉韧带的位置,了解其未闭锁的临床意义。

12)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部。

13)掌握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

14)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15)掌握左、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内动脉窦、颈动脉球位置与功能概念。

16)掌握颈外动脉的行程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分布。了解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的分布。

17)掌握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

18)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掌浅弓体表投影。

19)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间后动脉行程、分支及分布。了解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的分布。

20)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

21)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

22)掌握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23)掌握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24)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

25)掌握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走行关系的临床意义。

26)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月国 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了解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弓、腓动脉。 

27)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特殊静脉概念(硬脑膜窦、板障静脉等),静脉的机能和临床意义。

28)掌握肺静脉的起止及功能特点。

29)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行程。颈静脉角的构成及意义。

30)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

31)掌握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浅静脉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2)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33)掌握奇静脉起止,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

34)掌握下腔静脉组成、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行程及主要属支。

35)掌握下肢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临床意义。了解下肢的深静脉。

36)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分布及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2. 淋巴系统 

考试内容

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局部淋巴结的概念,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腋窝淋巴结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锁骨下淋巴干的收集范围, 肺门和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临床意义,支气管纵隔干的收集范围,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髂内、髂外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乳腺、子宫、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考试要求

1)掌握淋巴系的构成及配布特点。了解淋巴回流的因素、淋巴侧支循环的概念。

2)掌握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3)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4)了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结的输入和输出。颈淋巴干的名称及收集范围。

5)掌握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锁骨下淋巴干的收集范围。

6)了解胸壁和胸腔的各主要淋巴结群,如纵隔的淋巴结,肺门和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临床意义。支气管纵隔干的收集范围。

7)掌握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腰淋巴干和肠淋巴干。

8)掌握髂内、髂外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9)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了解月国 淋巴结的分布及其收集范围。

10)了解乳腺、子宫、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11)掌握脾的形态、位置,了解脾的功能。

12)掌握胸腺的形态、位置、功能。

 

第五章 感觉器

1. 

考试内容

感受器与感觉器的概念,眼球的构造及功能,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眼球折光装置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功能,房水的产生及循环,眼睑的形态、构造及其临床意义、结膜的形态结构、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形态结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及作用, 视网膜中央动脉。

考试要求

1)掌握感受器与感觉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分类。

2)掌握眼球的构造及功能。

3)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

4)掌握眼球折光装置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功能。

5)掌握房水的产生及循环。

6)掌握眼睑的形态、构造及其临床意义。

7)掌握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形态结构。

8)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及作用。

9)了解眼动脉的发起、走行和分布。

10)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发起、发行、分支和分布

2. 前庭蜗器

考试内容

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功能,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位置、分部,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中耳的组成, 鼓室的位置、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和临床意义,掌握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组成,膜迷路的组成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声波传导的途径。

考试要求

1)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及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

3)掌握中耳的组成。

4)掌握鼓室的位置、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和临床意义。

5)掌握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

6)了解听小骨的名称、位置和连结及运动。

7)了解运动听小骨肌的名称及其作用。

8)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9)了解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

10)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11)掌握骨迷路的组成。

12)掌握膜迷路的组成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

13)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第六章 神经系统

1. 总论

考试内容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元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和神经节的组成概念,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考试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

2)掌握神经元的基本构成(胞体、突起──树突、轴突),了解神经元的分类。

3)掌握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和神经节的组成概念。

4)掌握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

考试内容

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份,颈丛的组成、位置、浅支的浅出部位,掌握隔神经的主要行程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及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分布,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腰丛的组成及位置,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骶丛的组成及其位置,坐骨神经的行程、分布和体表投影,胫神经的行程、皮支分布区、所支配的肌群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腓总神经的行程、位置,腓浅、腓深神经皮支分布区、所支配的肌群及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不同表现,阴部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脑部位和进出颅部位,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与脑神经有关的副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与位置, 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域,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行程,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行程和分布及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滑车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半月节的位置、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的感觉分布区,眼神经的主要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及分布概况,上颌神经(续为眶下神经)的主干行程及分布概况,下颌神经的主干行程、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的分布概况,展神经的行程、分布,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及损伤后的表现,翼腭节和下颌下节的概念及位置,前庭神经、蜗神经的行程和功能性质,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及主要分支(舌支、颈内动脉窦支)分布概况,耳神经节的概念和位置,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及分布概况,喉上神经的位置、分布,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与分布,副神经主干的行程、分布概况及其损伤后的表现,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及其损伤后的表现,内脏神经的概念和区分,,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节的椎旁节和主要的椎前节(腹腔节、肠系膜上、下节等)的位置,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机能概念,牵涉性痛的概念。

考试要求

1)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份,了解其走行分布的规律。

2)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浅支的浅出部位。掌握隔神经的主要行程和分布。

3)掌握臂丛的组成及位置。

4)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发起、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5)掌握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分布。

6)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

7)掌握腰丛的组成及位置。

8)掌握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

9)掌握骶丛的组成及其位置。

10)掌握坐骨神经的发起、行程和分布,了解其常见变异。

11)掌握胫神经的行程、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12)掌握腓总神经的行程、位置;腓浅、腓深神经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13)掌握阴部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的分布。

14)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脑部位和进出颅部位、脑神经的纤维成分。

15)掌握与脑神经有关的副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与位置。

16)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与分布区域。

17)了解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行程。

18)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行程和分布及了解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了解睫状节的位置。

19)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

20)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半月节的位置、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的感觉分布区,眼

神经的主要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及分布概况, 上颌神经(续为眶下神经)的主干行程及分布概况, 下颌神经的主干行程、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运动、感觉纤维的分布概况。

21)掌握展神经的行程、分布。

22)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了解其损伤后的表现,了解翼腭节和下颌下节的概念及位置。

23)掌握前庭神经、蜗神经的行程和功能性质。

24)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舌支、颈内动脉窦支)分布概况,了解耳节的概念和位置。

25)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及分布概况,喉上神经的位置、分布,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与分布, 了解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分布概况。

26)掌握副神经主干的行程及分布概况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27)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及其损伤后的情况。

28)了解内脏神经的概念和区分。

29)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结构特点。

30)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31)掌握交感干的组成、交感神经节的位置,了解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

32)了解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

 颈部:了解颈上节的位置,节后纤维概况,了解颈中节后纤维分布概况,掌握颈下节的位置(及星状神经节的组成)和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腰部:了解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胸部:掌握内脏大小神经及其联系、分布概况。

          盆部:了解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33)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34)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35)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

36)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机能概念。

37)了解牵涉性痛的概念。

3. 中枢神经系统

考试内容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及功能,脊髓灰质分层及α、γ细胞和Renshaw细胞的概念,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的位置和机能性质,脊髓主要下行纤维束的位置和机能性质,脑各部的区分,脑干的组成,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及其与内部结构的关系,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联通,脑干内部结构特点,重要的脑神经核及其功能概念和纤雂联系,主要上、下行纤维束在脑干各部位的位置概况,网状结构的位置与功能,小脑的位置与分部(蚓部与两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的所在部位及其临床意义,小脑的分叶,小脑三对脚,小脑中央核的一般联系情况,了解小脑的机能概念,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联通情况,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背侧丘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的功能,下丘脑的组成结构及其机能, 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基底核的位置、组成;新、旧纹状体的概念,胼胝体的位置与联系概况,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侧脑室的位置、分部,侧脑室脉络丛的组成及功能,大脑皮质机能定位,传导路的基本概念,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深部感觉传导路,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头面部痛、温度和触觉传导通路障碍的特点,视觉传导路,,瞳孔对光反射径路,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及不同部位损伤表现,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皮质核束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情况(双侧控制与对侧控制),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表现的形态学基础,面神经、舌下神经核下瘫的主要表现,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锥体外系的概念。 硬膜外隙的联通与内容及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及它们的机能,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联通,蛛网膜及蛛网膜下隙的概况,主要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终池)的位置及其意义,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掌握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脊髓前、后动脉与节段性动脉)和供血概况,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与联通概况, 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回流情况,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考试要求

1)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2)握脊髓节段的概念。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掌握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及功能。

4)了解脊髓灰质分层及α、γ细胞和Renshaw细胞的概念。

5)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和机能性质。

6)掌握脊髓主要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前束、红核脊髓束)的位置和机能性质,了解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和内侧纵束。

7)了解脊髓的主要功能

8)掌握脑各部的区分

9)掌握脑干的组成,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并了解其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10)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联通。

11)掌握脑干内部结构的概要情况,掌握重要的脑神经核与其它核团,了解其功能概念和主要联系情况,掌握各主要上、下行纤维束在脑干各部位的位置概况。

12)了解网状结构的位置,掌握网状结构的功能。

13)掌握小脑的位置与分部(蚓部与两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的所在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14)了解小脑的分叶、小脑三对脚,小脑中央核的一般联系情况;了解小脑的机能概念。

15)了解间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联通情况。掌握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掌握背侧丘腹后核,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的功能。

16)了解下丘脑的组成结构,了解其机能概念。

17)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

18)掌握基底核的位置、组成;新、旧纹状体的概念,了解其主要机能。

19)了解半球白质的总体情况,掌握胼胝体的位置与联系概况;重点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0)掌握侧脑室的位置、分部,侧脑室脉络丛的组成及功能。

21)掌握大脑皮质主要的机能定位中枢:掌握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觉、听觉区的位置,掌握运动性、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内脏活动皮质中枢的部位和功能。了解边缘系统的概念。

22)掌握传导路的基本概念

23)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深部感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丘系交叉的水平、皮质投射区。掌握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24)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的概念及其机能意义。

25)掌握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26)掌握头面部痛、温度和触觉传导通路障碍的特点。

27)掌握视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部分交叉的情况与在内囊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28)掌握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了解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及不同部位损伤表现。

29)了解听觉传导路的组成及其特点,纤维行程和投射情况。

30)掌握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

31)掌握皮质核束发起及通过内囊的部位,掌握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情况(双侧控制与对侧控制),掌握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表现的形态学基础,着重了解面神经、舌下神经核下瘫的主要表现。

32)掌握皮质脊髓束的发起及在内囊和脑干名段的位置,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与皮质脊髓前束的走行终止情况,了解躯干肌双侧支配的概念。

33)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34)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机能概念。了解新纹状体──苍白球系、皮质──脑桥──小脑系组成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35)了解硬脊膜的附着,硬膜外腔的联通与内容物,了解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

36)掌握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及它们的机能;重要的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联通。

37)掌握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的概况,主要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终池)的位置,并了解其意义。

38)了解软脑膜及软脊膜的概况。

39)掌握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

40)掌握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41)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

42)了解脑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脑浅静脉系统的主要属支的收集、回流概况,了解脑深静脉系统的收集、回流概况,大脑大静脉的位置和回流。

43)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脊髓前、后动脉与节段性动脉)和供血概况,脊髓静脉回流的概念。

44)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与联通概况。

45)掌握脑脊液的产生,回流情况,重点掌握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46)了解脑屏障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

 

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

考试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甲状腺、垂体的分部。

考试要求

1)了解内分泌腺的定义、结构特点、分类。兼有内分泌功能的其他系统,内分泌腺的功能概念。

2)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3)掌握甲状腺、垂体的分部。

4)了解性腺及胰岛。

(二)参考书目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部分

 

(一)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微生物学导论部分

考试内容

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掌握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义、特点、分类.

2)掌握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了解微生物学发展过程.

 

第二章 医学细菌学部分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考试内容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

2)掌握细菌的各种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

3)掌握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4)了解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

5)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2、细菌的生理

考试内容

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  细菌的营养类型(异营菌中的寄生菌)  营养物质—水、碳、氮、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发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和渗透性  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二分裂无性繁殖和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  常用培养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细菌的分类原则以及细菌种、属、型、株的概念  细菌的命名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

2)掌握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

3)了解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3、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考试内容

消毒灭菌的一系列概念—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  热力灭菌法—干热、湿热  辐射灭菌法—紫外线、电离辐射、微波  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消毒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的主要种类及消毒剂的应用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考试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

2)了解热力灭菌、紫外线杀菌、滤过除菌各自的应用范围及注意点.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

4、噬菌体

考试内容

噬菌体的定义  噬菌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宿主特异性和抵抗力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进行噬菌体的分类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过程  温和噬菌体的定义、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及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噬菌体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2)了解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3)掌握温和噬菌体的特性、与宿主的关系.

4)了解噬菌体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考试内容

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毒力、耐药性、菌落的变异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质粒特征)、转位因子(概念、种类)  细菌的变异机制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测定致癌物质、基因工程等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菌变异现象.

2)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3)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4)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6、细菌的耐药性

考试内容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细菌的耐药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考试要求

1)掌握细菌的耐药机制.

2)了解常用抗生素的种类、作用机制、引起耐药的因素.

7、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考试内容

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含义  正常菌群的含义、分布和生理学意义  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的含义  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含义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侵袭力及毒素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2)掌握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含义.

3)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

4)了解抗感染免疫的种类及机制.

5)掌握细菌感染的类型.

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考试内容

细菌学检测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病原菌的检验程序  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种类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考试要求

1)了解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

2)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

9、球菌

考试内容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脑膜类奈瑟菌与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及分类)、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和培养特性和防治原则.

2)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类奈瑟菌以及淋病奈瑟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3)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4)掌握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要点.

5)掌握脑膜炎奈瑟菌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0、肠杆菌科

考试内容

肠道杆菌的共性  五种类型的大肠埃希菌致病株  LTST  大肠菌群的含义和意义  志贺菌属的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病原体分离鉴定的步骤  沙门菌属的抗原构造与分类、变异、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病原体的分离鉴定  肥达反应  克雷伯菌  变形杆菌

考试要求

1)了解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2)了解大肠菌群指数、大肠埃希菌属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

3)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性.

4)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步骤.

11、弧菌属和螺杆菌属

考试内容

弧菌属的特性  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区别○-1群与非○-1群的意义、古典生物型与EL Tor生物型、○139)、抵抗力、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作用机制)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副溶血弧菌的培养特性(嗜盐性)、所致疾病和防治  神奈川试验  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性状及致病性、诊断与防治

考试要求

1)了解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所致疾病.

2)了解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

3)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4)了解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

12、厌氧性细菌

考试内容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  汹涌发酵  Nagler反应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

考试要求

1)了解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原则.

2)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机制.

3)了解艰难梭菌的致病性.

4)掌握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

13、分枝杆菌属

考试内容

结核杆菌的形态染色(抗酸性)及培养特点、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其实际意义、变异性(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致病物质、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免疫性(传染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判断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浓缩集菌与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卡介苗的接种  麻风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性(传播途径)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涂片染色镜检及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的意义)和防治原则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种类和特性

考试要求

1)掌握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

2)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种类和特性.

3)了解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传播途径及微生物学检查.

    14、动物源性细菌

考试内容

人畜共患病、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布鲁氏菌属的分类、对动物与人类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的取材、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意义、病畜管理及疫苗接种在预防上的作用  鼠疫杆菌的典型形态与多形性、致病作用、传染方式及临床类型、取材和诊断依据以及预防措施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致病性  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人畜共患病、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

2)了解布鲁氏菌属的分类、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3)掌握鼠疫杆菌的典型形态与多形性、致病作用、传染方式及临床类型、取材和诊断依据以及预防措施.

4)了解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致病性.

5)掌握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15、嗜血杆菌、棒状杆菌、鲍特菌、军团菌和假单胞菌

考试内容

流感嗜血杆菌形态、培养(卫星现象)、致病性  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排列特点、培养特性、致病性(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免疫性(锡克氏试验的原理、结果及判断)、微生物学检查和特异性防治(类毒素及抗毒素的应用)  嗜肺军团菌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  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培养、所致疾病、特异性预防

考试要求

    1)掌握流感嗜血杆菌的培养特性(卫星现象)和致病性.

2)掌握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

3)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4)了解嗜肺军团菌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

5)了解百日咳鲍特菌的形态、培养、所致疾病和特异性预防.

16、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与螺旋体

考试内容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  衣氏放线菌的条件致病性(放线菌病)形诺卡菌的致病性(化脓性感染)  支原体的概念、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生化反应、抗原构造、种类和所致疾病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及其微生物学检查  溶脲脲原体的致病性  立克次体的概念、共同特点与分类  外斐反应  普氏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贝纳柯克斯体(又称Q热柯克斯体)的致病性  汉赛巴通体的致病性  衣原体的概念、共同特征和发育周期  沙眼衣原体三个生物变种的致病性、传播方式、血清型与所致疾病关系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  螺旋体的概念、特性和种类  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  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伯氏疏螺旋体、奋森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2)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地位、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及种类.

3)掌握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立克次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形态和培养特点及传播媒介.

5)掌握普氏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和检查方法.

6)了解衣原体的生物学地位、种类、形态、培养、繁殖特点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7)掌握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

8)了解螺旋体的生物学地位和种类.

9)掌握钩端螺旋体的致病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10)掌握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11)了解伯氏疏螺旋体、奋森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的致病性.

 

第三章 医学病毒学部分

1、病毒的基本性状

考试内容

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体  核衣壳及其对称性  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  病毒的培养与增殖  病毒培养与增殖的细胞效应  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  病毒的异常增殖(缺陷干扰颗粒和顿挫感染的概念)  病毒的遗传变异  病毒的分类

考试要求

1)了解病毒的生物学地位、分类、命名及遗传变异.

2)掌握病毒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3)掌握病毒的培养与增殖.

2、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考试内容

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  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溶细胞型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细胞基因的整合)  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与NK细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

考试要求

1)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类型和宿主的抗病毒感染免疫.

2)掌握病毒的致病机制.

3)掌握病毒的垂直传播和持续性感染.

4)掌握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3、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考试内容

病毒感染标本的采集和送检(采集时间、标本的处理等)  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病毒感染定量  PFU  TCID50  检测病毒抗原及抗体的方法  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  抗病毒治疗  病毒感染的预防

考试要求

1)了解病毒感染的一般检查程序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2)掌握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

3)掌握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4)了解病毒感染的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治.

4、呼吸道病毒

考试内容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表面抗原(HANA)及其功能、分型、变异和意义、培养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麻疹病毒的结构和HF蛋白、致病性、与SSPE关系、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  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的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呼吸道病毒的种类.

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和变异、致病性、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及防治原则.

3)了解副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4)掌握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5)了解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的致病性.

5、肠道病毒和胃肠炎病毒

考试内容

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组成、型别、致病性、免疫性与特异性预防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的分组、分型与致病性  新型肠道病毒68697071型的致病性  轮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性.

2)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组成,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

3)了解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

4)掌握轮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5)了解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

6、肝炎病毒

考试内容

肝炎病毒的种类  HAV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特异性预防  HBV的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复制方式、动物感染模型与细胞培养、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致病性与免疫性以及免疫预防  HCV的形态结构、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  HDV的形态结构和致病性  HEV的形态结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考试要求

1)了解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核酸类型与基因结构.

2)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3)掌握HBV的复制过程.

4)掌握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5)掌握HBV 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

7、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考试内容

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共同特性及感染类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储存宿主、传染源、传播媒介)、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特异性预防  登革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包括免疫促进作用)  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  出血热病毒的种类  汉坦病毒的分型、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病毒分离、抗原检测、血清学反应)和防治原则  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共同特点和感染类型.

2)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3)了解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

4)了解引起我国出血热的常见病毒.

5)掌握汉坦病毒的分型、生物学特性、流行环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病毒分离、抗原检测)和防治原则.

6)了解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性.

8、疱疹病毒

考试内容

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共同特点(形态结构、培养、感染类型)  单纯疱疹病毒的致病性(原发感染、隐伏与再发感染、先天性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性(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接触感染、输血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和检测方法  EB病毒的致病性和诊断(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人疱疹病毒678型的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常见致人类感染的疱疹病毒种类及所致疾病.

2)了解疱疹病毒的共同特点.

3)掌握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特性.

4)掌握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致病性和检测方法.

5)了解人疱疹病毒678型的致病性.

9、逆转录病毒

考试内容

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和特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形态结构、复制、病毒的变异与受体、培养特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临床过程、HIV感染的免疫反应、微生物学检查法(抗体检测,病毒及其组分检测)和防治原则  人类嗜T细胞病毒12型的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逆转录病毒的种类及特性.

2)掌握HIV的形态结构、复制、病毒的变异、受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临床过程、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人类嗜T细胞病毒12型的致病性.

10、其他病毒和朊粒

考试内容

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内基小体,抗原检测)和防治原则  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与宫痉癌的关系)

人类微小病毒B19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朊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测与防治

考试要求

1)掌握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2)了解人乳头瘤病毒和人类微小病毒B19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3)掌握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

4)了解朊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测与防治.

 

第四章 医学真菌学部分

1、真菌学总论

考试内容

真菌的生物学地位、分类、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培养条件、菌落类型与特点)、繁殖方式和抵抗力  真菌的致病性(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和免疫性  真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考试要求

1)了解真菌的生物学地位和分类.

2)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繁殖方式.

3)掌握真菌的致病性(感染类型,致病机制)和检查方法.

4)了解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2、主要病原性真菌

考试内容

皮肤癣真菌的种类、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性  新生隐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曲霉、毛霉、卡氏肺孢菌的致病性

考试要求

1)了解皮肤癣真菌的种类、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2)了解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性.

3)掌握新生隐球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4)掌握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5)了解曲霉、毛霉、卡氏肺孢菌的致病性.

 

(二)参考书目

李凡,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及其理化性质 多肽链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透析和超滤 蛋白质的沉淀、电泳、层析和离心 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测定

考试要求

1)理解蛋白质的概念,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熟悉氨基酸的分类。

2)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概念,熟悉维系各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

3)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熟悉蛋白质组的概念,理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

5)掌握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理解蛋白质两性解离的性质和胶体性质。

6)掌握蛋白质变性的定义、本质、特点和主要的应用。

7)理解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性和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

8)理解透析和超滤的概念,掌握蛋白质沉淀的方法和原理。

9)理解蛋白质电泳的原理和分类,了解其主要应用。

10)理解蛋白层析的原理、分类和主要应用。

11)了解蛋白质序列分析和高级结构测定的方法。

 

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核酸的组成及一级结构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理化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核酸的组成和分类,掌握核酸一级结构的概念。

2)掌握DNA的二级结构,了解DNA的高级结构,理解DNA的功能;

3)掌握RNA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各种RNA的功能,了解核酸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表现的不同时空特性。

4)理解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掌握DNA变性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应用,熟悉变性的主要方法,理解复性和杂交的概念。

 

3、酶与酶促反应

考试内容

酶的辅助因子 酶的活性中心 同工酶 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促反应的机理 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活性的调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酶和疾病的关系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酶的概念,了解酶的辅助因子。

 2)掌握酶的活性中心和同工酶的概念,理解同工酶的临床应用。

 3)理解酶反应的特点和酶促反应的机制。

 4)理解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和米氏方程,掌握Km值,学会作图法求取KmVmax;了解酶浓度、pH值、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理解酶的抑制剂、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概念,了解有机磷中毒和重金属中毒的机制。

6)掌握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动力学特点,理解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和动力学特点。

 7)理解酶的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酶原的激活,了解酶的诱导和阻遏调节、酶的降解,熟悉酶的命名和分类。

8)掌握酶与医学的关系,熟悉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4、糖代谢

考试内容

糖的生理功能 糖的消化吸收 糖的无氧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  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异常与糖尿病

考试要求

1)理解糖的定义、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

2)掌握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及其关键酶,理解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3)掌握丙酮酸脱羧、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其关键酶,理解三羧酸循环的意义,理解三羧酸循环中ATP的生成。

4)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关键酶及其生理意义。

5)理解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步骤,掌握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关键酶,了解糖原累积症。

6)掌握糖异生的概念;理解糖异生的反应过程;了解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理解乳酸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7)理解血糖的概念,掌握血糖来源与去路,理解调节血糖的激素及其作用机制;了解血糖升高和降低所致的疾病。

 

5、脂质代谢

考试内容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脂质的消化吸收  甘油三酯代谢  磷脂代谢  胆固醇代谢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考试要求

1)理解脂质的定义和分类、脂肪酸的命名与分类,掌握脂质的生物学功能、营养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和种类。.

2)了解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3)了脂类的主要储存形式,理解甘油三酯的生理功能,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及其关键酶;理解脂解激素和抗脂解激素;理解甘油的分解代谢,掌握脂酸的β-氧化分解,掌握酮体的生成与利用以及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理解脂酸的合成原料和关键酶,熟悉脂酸碳链的延长,理解脂酸合成的调节,熟悉甘油三酯的合成,了解前列腺素、血栓烷、白三烯的主要功能。

4)理解磷脂的组成和磷脂的功能,了解甘油磷脂的合成与降解。

5)掌握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和基本的反应过程,了解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6)理解血脂的概念,了解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功能,了解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与遗传和疾病的关系。

 

6、生物氧化

考试内容

氧化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选择性转运  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考试要求

1)理解生物氧化、电子传递链的概念,掌握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2)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了解氧化磷酸化偶联的机制,理解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了解ATP在能量生成、利用、储存和转移中的作用。.

3)理解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转移。

4)了解抗氧化酶体系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功能。

 

7、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碳链骨架的转换与分解 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  尿素合成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一碳单位的生成与功能 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支链氨基酸的分解

考试要求

1)掌握氮平衡、营养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概念。

2)理解蛋白质消化的场所和过程、吸收的形式和主要部位,了解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3)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理解蛋白质降解的途径,了解氨基酸碳链骨架的代谢。

4)掌握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去路,掌握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及其意义,了解体内氨的转运,掌握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学说,理解尿素合成的调节。

5)理解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掌握一碳单位的定义,理解一碳单位生成及其功能。

6)掌握甲硫氨酸循环,理解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了解支链氨基酸的代谢。

 

8、核苷酸代谢

考试内容

 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和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  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  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考试要求

1)了解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和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2)掌握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理解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了解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理解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3)理解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应用,掌握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4)掌握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理解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5)理解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应用.

6)了解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9、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考试内容

代谢的整体性 代谢调节的方式  体内重要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考试要求

1)了解代谢的整体性。

2)理解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互关联,掌握糖、脂、蛋白质的相互联系。

3)理解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了解激素对代谢过程的调节,熟悉物质代谢的神经-体液调节。

4)理解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了解心、脑、肌肉、红细胞对能源物质的利用,熟悉脂肪组织和肾的功能。

 

10DNA的合成

考试内容

 复制的概念 复制的基本规律   DNA复制的酶学基础和拓扑学变化  DNA生物合成的过程 逆转录  D环复制  DNA损伤与修复

考试要求

(1)理解复制的概念,掌握复制的基本规律,掌握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的概念,了解半保留DNA复制的实验依据。

2)理解DNA复制需要的生物分子和复制的基本化学反应,掌握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及其活性特点,掌握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及其活性特点,理解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据,了解复制中DNA分子的拓扑学变化,理解DNA连接酶及其作用特点。

3)掌握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的过程,理解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掌握端粒的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理解人类的端粒酶及其活性特点。

4)掌握逆转录的概念,理解逆转录的过程,了解发现逆转录的生物学意义。熟悉D环复制。

5)理解突变的生物学意义,了解引起突变的物理、化学因素,掌握突变的类型,理解DNA损伤修复的主要类型。

 

11RNA的合成

考试内容

转录的概念    转录的模板和酶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  真核生物RNA的加工

考试要求

1)理解转录的概念。

2)理解结构基因、不对称转录的概念,掌握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各亚基的功能和酶的活性特点,理解RNA聚合酶与DNA启动子的结合及RNA聚合酶催化的RNA生物合成。 

3)掌握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了解转录延长和翻译同时进行的现象,理解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和不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

4)理解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种类和功能,掌握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的的概念,理解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过程、各种转录因子的作用,了解拼板理论和转录延长的特点,熟悉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过程。

5)掌握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加工过程,理解断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的概念,理解mRNA的剪接。

6)了解rRNAtRNA的加工过程和RNA催化的自我剪接。

 

12、蛋白质的合成

考试内容:

翻译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遗传密码的特点 氨基酸的活化  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  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  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 蛋白质的靶向输送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考试要求

1)掌握翻译的概念,

2)理解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3)理解开放阅读框架的概念,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了解蛋白质生物合成需要的酶类和蛋白质因子。

4)掌握氨基酸活化的过程及氨基酰-tRNA合成酶在氨基酸与tRNA正确结合中的作用,理解起始氨基酰-tRNA合成。

5)掌握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及各种蛋白质因子的作用,学会计算蛋白质合成中能量的消耗,理解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比较它们的主要差别。

6)掌握分子伴侣的概念,了解多肽链折叠形成天然构像的蛋白质,理解肽链的水解和化学修饰,了解亚基的聚合和辅基的连接。

7)了解蛋白质的靶向输送,理解信号序列、信号肽、核定位序列的概念。

8)理解抗生素的概念,掌握主要抗生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理,了解毒素和干扰素的作用。

 

13、基因表达调控

考试内容: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  基因表达的方式 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特点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的操纵子机制  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调节机制  原核生物翻译水平的调节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RNA聚合酶Ⅱ对转录起始的调节  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调节  真核生物翻译水平的调节  小分子RNA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考试要求:

1)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掌握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理解基本表达、诱导和阻遏表达,掌握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2)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掌握基因转录激活的基本要素。

3)理解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的特点,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调节的操纵子机制,理解原核生物不同的转录终止调节机制,了解原核生物翻译水平的调节。

4)理解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了解RNA聚合酶Ⅰ和RNA聚合酶Ⅲ转录体系的调节,掌握RNA聚合酶Ⅱ参与的转录起始的调节,掌握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的概念,了解转录调节因子的结构。

5)了解真核生物转录后水平的调节和翻译水平的调节。

7)理解小分子RNA对基因表达的调节,理解微小RNA和小干扰RNA的概念。

 

14、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考试内容

信号转导的定义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路线 细胞外化学信号 受体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细胞转导信号的方式 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的分子 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信号转导过程的规律与特点  细胞信号转导与医学

考试要求

1)掌握信号转导的概念,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路线和方式,了解细胞外化学信号。

2)掌握受体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受体的分布,了解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转到信号的基本方式。

3)掌握细胞内重要的二级信使,理解二级信使的生成,了解二级信使参与调节的靶分子。

4)理解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

5)掌握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理解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掌握七跨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理解单跨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了解信号转导过程的特点与规律。

6)了解信号转导与医学的关系。

 

15、血液的生物化学

考试内容

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红细胞的代谢  白细胞的代谢  

考试要求

1)理解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和性质,掌握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2)理解红细胞糖代谢的主要途径,了解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掌握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3)掌握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理解血红蛋白的合成。

4)理解白细胞的代谢。

 

16、肝的生物化学

考试内容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  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考试要求

1)了解肝在糖、脂、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2)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掌握肝的生物转化中的两相反应,了解生物转化的调节。

3)理解胆汁和胆汁酸的分类,掌握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理解胆汁酸的代谢,掌握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4)理解胆红素的生成,了解胆红素的运输、转变和代谢转化,掌握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理解黄疸及黄疸的分类。

 

17、维生素与钙磷代谢

考试内容

维生素的定义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钙、磷代谢

考试要求

1)掌握维生素的概念,理解维生素的分类。

2)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的来源、种类、活性形式和生化作用,理解维生素E、维生素K的来源、种类和生化作用。

3)理解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掌握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的来源、种类、活性形式和生化作用,理解泛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的来源、活性形式和生化作用,掌握维生素C的来源和生化作用。

4)理解体内钙、磷的作用,了解钙磷的吸收与排泄,掌握钙磷代谢的激素调节。

 

参考书目

周春燕 药立波 主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考试科目代码:[766]               考试科目名称:药学综合(一)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有机化学                50%       

(二)分析化学                50%

4) 题型结构

a: 选择题A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选择题B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b: 填空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c: 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0

d: 结构解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e 计算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有机化学部分

1、绪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价键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有机酸碱理论;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结构理论,碳原子的杂化理论,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

2)熟悉有机酸碱理论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了解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分离和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2
、烷烃

考试内容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命名方法;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烷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烷烃的光谱性质和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烷烃卤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2)熟悉烷烃的构象和立体化学,烷烃的物理性质。

    3)了解烷烃的来源、制备和用途。

3、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烯烃的化学反应;烯烃的制备;烯烃的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和命名,顺反异构,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马氏规则及理论解释,烯烃的制备方法。

2)熟悉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了解烯烃的结构鉴定。

4、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化学反应;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炔烃的制备;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特征反应;二烯烃的共轭效应。                                                       

考试要求

1)掌握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二烯烃的结构特征、电子离域和共轭效应及对体系化学性质的影响,二烯烃特征反应及机理。

2)熟悉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炔烃的制备;二烯烃的聚合反应。

3)了解烯烃的聚合反应,二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备。

5、脂环烃

考试内容

脂环烃的分类;脂环烃的命名;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考试要求

1)掌握脂肪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的化学反应和机理,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和优势构象,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

    2)熟悉常见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3)了解影响脂环烃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因素,来源和制备。

6、立体化学基础

考试内容

异构体、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対映异构体和非対映异构体;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制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手性、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手性碳、对称面、对称中心、非対映异构体、内消旋和外消旋的各自含义及相互关系,光学活性的表示方法,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性的基本概念。

    2)熟悉左旋、右旋、旋光度、比旋光度的含义和表示符合,Fischer投影式,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旋光异构与生理活性的关系。

3)了解手性中心的产生、手性合成和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制中的作用。

7、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多环芳香烃和非芳香烃。

考试要求

1)掌握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特征,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反应机理,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理论解释,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及反应机理,苯侧链的反应。

    2)熟悉萘等芳香烃的结构特征、亲电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休克尔规则及其应用。

3)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萘、蒽、菲的结构性质,联苯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性质。

8、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反应等化学反应;亲核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制;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卤代烃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英文名称,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碳正离子重排,消除反应及反应机制,消除与取代的竞争,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熟悉卤代烃的制备,各类卤代烃的取代活性,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不饱和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卤代烃的制备。

3)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相转移催化反应,氟代烃。

9、醇、酚和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酚的理化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醚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邻二醇的特性;醇、酚的制备;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开环加成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醇的分类和命名、醇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邻二醇类化合物的特性;掌握酚的分类和命名     、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的反应及反应机理;醚的结构和命名;醚的化学反应及机理、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和开环加成反应。

    2)熟悉醇、酚、醚的制备,冠醚的结构与应用。

    3)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硫醇、硫醚的理化性质。

10、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醛和酮化学性质和制备;ɑ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命名,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ɑ-活泼氢的反应,醛的氧化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等,醛、酮的化学反应机理。

    2)熟悉醛、酮的制备,ɑ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了解醛、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乙烯酮和卡宾,醌的命名、结构、化学性质和制备。

11、羧酸和取代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化学反应及机理;羧酸的制备,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酸性及影响因素,羧酸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2)熟悉羧酸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3)了解羧酸的制备。

12、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活性,羧酸衍生物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及机理,还原反应,酰胺的反应。

    2)熟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羧酸衍生物的制备,酰胺的酸碱性。

3)了解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13、碳负离子的反应

考试内容

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及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化及其反应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酰化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及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化及其反应机理,迈克尔加成的反应及机理。

    2)熟悉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酰化的应用,其他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加成缩合反应,运用碳负离子反应进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3)了解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4、有机含氮化合物

考试内容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化学反应和制备;碱性和成盐;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的反应和应用;卡宾的结构和制备,卡宾的化学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化学性质,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胺的分类和命名,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氮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2)熟悉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胺的制备,季胺盐和季胺碱的化学性质,卡宾的制备和应用。

    3)了解胺类化合物的制备。

15、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六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杂环类化合物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杂环类化合物分类和命名,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电子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

    2)熟悉常见的五元杂环类化合物,六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嘌呤和生物碱。

16、糖类

考试内容

糖的分类,糖的化学性质,常见的单糖和双糖和多糖。

考试要求

1)掌握单糖的分类和常见的糖类,单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熟悉重要的单糖、二糖和多糖。

    3)了解环糊精。

17、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多肽的命名;肽键的结构特点;核酸的分类,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考试要求

1)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化学性质。

    2)熟悉多肽的命名和肽键的结构特点。

3)了解核酸的分类,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18、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考试内容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甾体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命名。

考试要求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甾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

    2)熟悉甾体化合物的命名。

3)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合成,甾体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分析化学部分

1、化学分析部分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类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标准溶液、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

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的酸和碱的滴定、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化学分析的分类、了解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2)熟练掌握误差的分类;了解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产生、特点,如何减小或消除

3)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误差、偏差的表示方法;掌握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熟练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5)了解滴定分析法及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掌握指示剂定义及其选择的原则;了解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6)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及适用性;了解基准物质和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的概念及表示。

7)掌握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了解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称样量、百分含量)。

8)掌握一元和多元弱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了解配位平衡体系各型体的分布系数;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的概念及表示(一元弱酸弱碱、二元弱酸弱碱);掌握质量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了解化学平衡系统处理的方法。

8)掌握一元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多元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两性物质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熟练掌握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的关系及其各种酸碱水溶液质子平衡式的书写。

10)掌握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混合指示剂的种类。

11)掌握酸碱滴定曲线及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了解滴定突跃范围的概念;了解酸碱的滴定中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了解多元酸(碱)的滴定及其分步滴定条件的判断;掌握各种类型的酸碱体系滴定可行性、及指示剂的选择(计量点pH的计算)

12)掌握溶剂的分类;掌握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和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拉平与区分效应);了解溶剂的选择和满足的要求;了解非水滴定的特点及适用性

13)掌握碱的滴定中溶剂的选择;掌握碱的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和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了解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的应用;掌握酸的滴定中溶剂的选择;掌握酸的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和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了解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的应用

14)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掌握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EDTA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酸效应、配位效应;掌握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了解配位滴定曲线的表示及计量点pM的计算;掌握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及滴定可行性判断;了解混合离子选择滴定条件;掌握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与条件,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变质现象及消除;了解常用指示剂-铬黑T铬黑T指示剂的适宜酸度范围、适于滴定及产生封闭的离子;掌握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和相关计算。

15)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与意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因素;了解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了解利用Nernst方程计算电对的电极电位;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及反应完全的条件;掌握滴定过程中几个特殊点电极电位的计算(a=50%200%,计量点,滴定突跃);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变色原理、变色点及指示剂的选择;了解淀粉指示剂的变色及注意事项。

16)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7)掌握银量法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

18)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了解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和过量沉淀剂的作用;掌握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掌握晶形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了解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的计算;掌握重量挥发法概念及适用性;了解重量挥发法应用(干燥失重、灰份测定)。

 

2、仪器分析部分

考试内容

(1)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

(2)光谱分析法概论;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仪器。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4)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析新技术。

(5)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红外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方法

(7)色谱分析法概述;分类和发展;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色谱法基本理论。

(8)平面色谱法;分类和原理;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9)气相色谱法;分类和一般分析流程;固定相和流动相;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

(10)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类型和原理;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电极电位和液接电位的产生;熟练掌握原电池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可逆电池的概念;掌握电池电动势;熟练掌握Nernst方程;掌握参比电极的概念,常用参比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掌握指示电极的概念;熟练掌握pH玻璃电极的结构、响应机制和性能,掌握其测量原理和方法;掌握酸差和碱差,不对称电位;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各项性能——选择性、线性范围、检测下限、电极斜率、响应时间、膜电阻;掌握直接电位法的测量原理;掌握用标准加入法对其它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了解直接电位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了解电位滴定法的特点;掌握用图解法和二阶微商内插法确定电位滴定法的终点;了解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法。掌握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永停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电磁辐射的性质,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学分析法的分类;了解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掌握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特征和区别;光谱分析仪器。

(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机化合物对光的吸收,产生的几类电子跃迁类型;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吸收带的因素;熟练掌握朗伯—比尔定律、透光率和吸光度的相互转化、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的概念及关系、偏离比尔定律的化学因素和光学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光学性能;了解仪器的校正;了解定性方法和纯度检查;掌握单组分定量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同时测定多组分;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了解分子荧光的产生;掌握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的区别与关系;熟练掌握分子结构和荧光的关系;了解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了解仪器的组成部件。

(5)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掌握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振动自由度;熟练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了解影响峰强的因素;了解基频峰和泛频峰的概念,了解基频峰的分布规律;熟练掌握影响峰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了解特征区和指纹区、特征峰和相关峰。掌握脂肪烃、芳香烃、醇的主要特征峰;了解酚和醚的主要特征峰;掌握羰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并能区别醛、酮、羧酸及酯;了解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了解光栅型红外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固体试样和液体试样的制备;掌握光谱解析方法,能对具体光谱进行初步解析。

(6)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义、产生、发展和特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相同与区别;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共振线、谱线轮廓的概念;谱线展宽的主要因素;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了解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了解基态原子的产生和激发。;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了解仪器的各主要部件——光源、原子化器、检测系统、仪器的类型。掌握测定条件的选择;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熟练掌握背景吸收及其消除;掌握灵敏度、特征浓度和检测限的概念;掌握定量分析的依据。

(7)了解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简史、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掌握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数的计算;熟练掌握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式;了解流动相线速度对塔板高度的影响。

(8)了解平面色谱法按操作方式的分类;掌握平面色谱法的定性参数、相平衡参数、面效参数和分离参数;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掌握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展开溶剂的选择;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制板、点样、展开和显色;熟练掌握边缘效应;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掌握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及薄层色谱的应用;掌握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掌握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9). 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分析流程;熟练掌握气相色谱图和常用术语;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掌握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数的计算;熟练掌握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式 ;掌握固定相的类型及要求;了解固定相的选择和填充柱的制备;了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了解检测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基线漂移和响应时间;掌握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样品的预处理。熟练掌握定性、定量依据和方法;掌握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熟练掌握内标法和归一化法进行定量计算;了解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0)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了解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和反向离子对色谱法;了解其它色谱法。了解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固定相种类、性质和特点;了解化学键合相流动相的选择和基本要求;掌握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三、参考书目

[1] 陆涛主编. 有机化学(药学专业,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邢其毅. 基础有机化合物(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胡育筑,分析化学(上册、下册)(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56月。

 

考试科目代码:[767]               考试科目名称:药学综合(二)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药理学                50%       

(二)分析化学              50%

4) 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

b: 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

c: 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

d: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e: 计算题,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

f: 问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药理学

1、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药物作用受体机制,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2)熟悉药物作用非受体机制。

3)了解药物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2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

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因素,药动学参数及基本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率。

2)熟悉首关消除、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3、心血管药理部分

考试内容

抗高血压药物、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调节血脂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力衰竭药、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高血压药物的进展。

2)熟悉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调节血脂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了解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力衰竭药、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4、中枢神经系统药理部分

考试内容

解热镇痛药、镇痛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抗帕金森病药、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选择性环加氧酶-2抑制剂的特点。

 2)熟悉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了解抗帕金森病药、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5、病原微生物药理部分

考试内容

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抗菌药物常用的概念、抗菌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2)熟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了解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分析化学部分

1、化学分析部分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类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标准溶液、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

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的酸和碱的滴定、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化学分析的分类、了解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2)熟练掌握误差的分类;了解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产生、特点,如何减小或消除

3)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误差、偏差的表示方法;掌握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熟练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5)了解滴定分析法及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掌握指示剂定义及其选择的原则;了解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6)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及适用性;了解基准物质和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的概念及表示。

7)掌握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了解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称样量、百分含量)。

8)掌握一元和多元弱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了解配位平衡体系各型体的分布系数;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的概念及表示(一元弱酸弱碱、二元弱酸弱碱);掌握质量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了解化学平衡系统处理的方法。

8)掌握一元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多元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两性物质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熟练掌握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的关系及其各种酸碱水溶液质子平衡式的书写。

10)掌握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混合指示剂的种类。

11)掌握酸碱滴定曲线及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了解滴定突跃范围的概念;了解酸碱的滴定中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了解多元酸(碱)的滴定及其分步滴定条件的判断;掌握各种类型的酸碱体系滴定可行性、及指示剂的选择(计量点pH的计算)

12)掌握溶剂的分类;掌握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和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拉平与区分效应);了解溶剂的选择和满足的要求;了解非水滴定的特点及适用性

13)掌握碱的滴定中溶剂的选择;掌握碱的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和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了解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的应用;掌握酸的滴定中溶剂的选择;掌握酸的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和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了解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的应用

14)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掌握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EDTA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酸效应、配位效应;掌握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了解配位滴定曲线的表示及计量点pM的计算;掌握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及滴定可行性判断;了解混合离子选择滴定条件;掌握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与条件,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变质现象及消除;了解常用指示剂-铬黑T铬黑T指示剂的适宜酸度范围、适于滴定及产生封闭的离子;掌握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和相关计算。

15)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与意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因素;了解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了解利用Nernst方程计算电对的电极电位;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及反应完全的条件;掌握滴定过程中几个特殊点电极电位的计算(a=50%200%,计量点,滴定突跃);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变色原理、变色点及指示剂的选择;了解淀粉指示剂的变色及注意事项。

16)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7)掌握银量法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

18)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了解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和过量沉淀剂的作用;掌握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掌握晶形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了解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的计算;掌握重量挥发法概念及适用性;了解重量挥发法应用(干燥失重、灰份测定)。

 

2、仪器分析部分

考试内容

(1)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

(2)光谱分析法概论;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仪器。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4)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析新技术。

(5)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红外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方法

(7)色谱分析法概述;分类和发展;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色谱法基本理论。

(8)平面色谱法;分类和原理;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9)气相色谱法;分类和一般分析流程;固定相和流动相;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

(10)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类型和原理;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电极电位和液接电位的产生;熟练掌握原电池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可逆电池的概念;掌握电池电动势;熟练掌握Nernst方程;掌握参比电极的概念,常用参比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掌握指示电极的概念;熟练掌握pH玻璃电极的结构、响应机制和性能,掌握其测量原理和方法;掌握酸差和碱差,不对称电位;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各项性能——选择性、线性范围、检测下限、电极斜率、响应时间、膜电阻;掌握直接电位法的测量原理;掌握用标准加入法对其它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了解直接电位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了解电位滴定法的特点;掌握用图解法和二阶微商内插法确定电位滴定法的终点;了解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法。掌握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永停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电磁辐射的性质,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学分析法的分类;了解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掌握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特征和区别;光谱分析仪器。

(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机化合物对光的吸收,产生的几类电子跃迁类型;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吸收带的因素;熟练掌握朗伯—比尔定律、透光率和吸光度的相互转化、摩尔吸光系数和百分吸光系数的概念及关系、偏离比尔定律的化学因素和光学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光学性能;了解仪器的校正;了解定性方法和纯度检查;掌握单组分定量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同时测定多组分;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了解分子荧光的产生;掌握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的区别与关系;熟练掌握分子结构和荧光的关系;了解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了解仪器的组成部件。

(5) 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掌握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振动自由度;熟练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了解影响峰强的因素;了解基频峰和泛频峰的概念,了解基频峰的分布规律;熟练掌握影响峰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了解特征区和指纹区、特征峰和相关峰。掌握脂肪烃、芳香烃、醇的主要特征峰;了解酚和醚的主要特征峰;掌握羰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并能区别醛、酮、羧酸及酯;了解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了解光栅型红外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固体试样和液体试样的制备;掌握光谱解析方法,能对具体光谱进行初步解析。

(6)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义、产生、发展和特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相同与区别;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共振线、谱线轮廓的概念;谱线展宽的主要因素;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了解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了解基态原子的产生和激发。;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了解仪器的各主要部件——光源、原子化器、检测系统、仪器的类型。掌握测定条件的选择;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熟练掌握背景吸收及其消除;掌握灵敏度、特征浓度和检测限的概念;掌握定量分析的依据。

(7)了解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简史、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掌握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数的计算;熟练掌握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式;了解流动相线速度对塔板高度的影响。

(8)了解平面色谱法按操作方式的分类;掌握平面色谱法的定性参数、相平衡参数、面效参数和分离参数;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掌握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展开溶剂的选择;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制板、点样、展开和显色;熟练掌握边缘效应;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掌握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及薄层色谱的应用;掌握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掌握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9). 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分析流程;熟练掌握气相色谱图和常用术语;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掌握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数的计算;熟练掌握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式 ;掌握固定相的类型及要求;了解固定相的选择和填充柱的制备;了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了解检测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基线漂移和响应时间;掌握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样品的预处理。熟练掌握定性、定量依据和方法;掌握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熟练掌握内标法和归一化法进行定量计算;了解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0)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了解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和反向离子对色谱法;了解其它色谱法。了解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固定相种类、性质和特点;了解化学键合相流动相的选择和基本要求;掌握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三、参考书目

[1] 朱依谆主编. 药理学(药学专业,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胡育筑,分析化学(上册、下册)(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56月。

 

考试科目代码:[ 876 ]               考试科目名称:病理生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名词解释  40%       

(二)单选题    20%

(三)简答题     40%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

b: 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c: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绪论

 考试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

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病理生理学在研究疾病时侧重于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2)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临床观察特别是动物实验在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3)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沟通基础与临床医学,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4)病理生理学发展的历史。

考试要求: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以及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1)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历史演进,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健康、亚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疾病的概念及本质。

2)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生条件的一般概念

    病因和致病条件的概念及特点。病因的种类。

3)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5)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康复的概念与分类。死亡的概念,死亡的时相,死亡的标志和判定标准。

6)衰老

衰老的概念与主要的学说。

考试要求:

1)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了解死亡和衰老的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考试内容:

 1)脱水

①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②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③正常血钠性水紊乱(等渗性脱水)

   概念、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特点、防治原则。

2)水肿

  概念、分类、基本机制、水肿的特点、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常见水肿类型、特点和发病机制。

3)钾代谢紊乱

① 高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

②低钾血症:概念、原因和机制、防治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脱水、钾代谢紊乱) 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

2)熟悉水中毒、水肿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

3)了解机体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调节机制。

4、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pH值、PaCO2SBABBBBEAG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

①代谢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AG增高型代酸、AG正常型代酸)、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代谢改变、防治原则。

②呼吸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

③代谢性碱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盐水反应性、盐水抵抗性)、机体的代偿调节、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

   ④呼吸性碱中毒

    概念、原因和机制、代偿调节、机能代谢变化、防治原则。

 3)混合性酸碱紊乱

    相加型、相消性。

考试要求:

1)掌握单纯型酸碱中毒的一般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规律。

2)熟悉反映酸碱平衡的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3)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病因、发病学和机体变化规律。

5、缺氧

 考试内容:

1)缺氧的概念。

2)常用的血氧指标  

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  

3)各类型缺氧的病因、血氧变化特点和组织缺氧的机制  

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4)机能与代谢变化、  

5)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年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机体代谢状态、锻炼适应情况。

6)氧疗及氧中毒。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其特点。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了解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氧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6、 发热

考试内容:

1)发热的概念  

区分发热、过热与生理性体温升高。

2)原因和机制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与性质

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来源和种类、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POAHOVLT

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环磷酸腺苷,Na+/Ca2+比值)  

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发热的时相、热代谢特点和临床表现

热限及其成因、

    3)机能代谢变化。

 物质代谢的改变:糖、脂肪、蛋白质、水盐及维生素代谢的变化。

        生理功能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呼吸功能及消化功能的改变。

 防御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能力的改变、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急性期反应。

    4)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治疗原发病

一般性发热的处理

      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

2)熟悉体温升高的分类,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3)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临床处理原则。

7、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考试内容:  

1)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膜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丝/苏氨基酸激酶型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离子通道型受体),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可逆磷酸化快速调节靶蛋白的活性、调控基因表达产生较为缓慢的生物效应。

2)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神经体液因子分泌异常、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剌激、理化因素剌激。

 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遗传性受体病、自身免疫性受体病、继发性受体异常、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异常。

3)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  

 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肿瘤、心肌肥厚和心衰的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机制。

考试要求:  

1)熟悉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2)掌握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3) 熟悉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

8、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考试内容:  

1)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①细胞周期的基本概念、细胞周期调控的机制。

②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细胞增殖过度:Cyclin的异常、CDK的增多、CDI表达不足、检查点功能障碍。细胞增殖缺陷  

③调控细胞周期与疾病防治

合理利用增殖相关信号

抑制CyclinCDK的表达和活性      

提高CDI的表达和活性

 修复或利用缺陷的细胞周期检查点

2)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①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细胞凋亡的生理学意义。

 ②细胞凋亡的过程:凋亡信号的转导、凋亡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和凋亡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包括DNA片段化、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及其作用、凋亡蛋白酶的激活作用)。

 ③细胞凋亡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和抑制因素;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多样性、偶联性、统一性和多途径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氧化损伤、钙稳态失衡以及线粒体损伤。

④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引起的疾病;细胞凋亡过度引起的疾病;细胞凋亡不足和过度并存引起的疾病。  

⑤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考试要求:  

1)熟悉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2)掌握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3)了解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防治。

4)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过程、调控机制及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5)了解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9、应激

考试内容:

1)应激的概念

 应激、应激原的概念与分类。

2)应激的全身性反应

  ①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全身适应综合征

 蓝斑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结构基础、主要中枢效应、主要外周效应、代偿意义与不利影响、与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结构基础、主要中枢效应、主要外周效应、代偿意义与不利影响。

 其它激素:β一内啡肽、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等的变化及其意义。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及主要变化: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②急性期反应

  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种类、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3)细胞应激反应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分类、生物学功能及其表达调控。

 4)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代谢变化(高代谢率,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  

功能变化(心血管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免疫系统变化,消化系统变化等)。

 5)应激与疾病

应激性疾病与应激相关疾病的概念。  

应激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考试要求:

1)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基本表现中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体液反应。

2)熟悉应激原及其分类,全身适应综合症的概念和分期,应激反应中的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应激反应与疾病的关系。

10、缺血—再灌注损伤

考试内容:  

1)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的概念。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与条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缺血时间,侧支循环,器官对氧的需求程度,再灌注的条件)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概念、分类、来源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钙超载的概念、发生机制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激活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

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功能变化、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②脑、肺、肠、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及发生机制。

5)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防治原则  

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控制再灌注条件

改善缺血组织代谢  

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激活

细胞保护剂的使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3)掌握发病机制中自由基、钙超载和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4)熟悉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5)了解脑、肺、肠、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1、休克

考试内容:

1)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概念

休克研究的历史。

休克的始动环节:血容量降低,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碍。

2)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根据始动环节分类

根据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3)休克的发展过程

      休克的分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有关微循环障碍发生的机制:神经机制一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作用。体液体制一儿茶酚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加压素、激肽、花生四烯酸产物、氧自由基等的作用。细胞机制。

4)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变化  

肾、肺、心、脑和肝胃肠等主要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及其发生机制,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对休克过程发展的影响。  

SIRS, MODS, MSOF的概念。

 5)防治原则  

病因学治疗

扩充血容量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纠正酸中毒

防治细胞器官损伤。

考试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休克的分期及各期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和相应临床表现。

2)熟悉休克常见病因及常见的分类,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休克时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及发病机制。

3)了解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发生机制,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2、凝血抗凝血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DIC的基本概念

2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凝血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细胞受损。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3)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肝功能严重障碍

血液的高凝状态

微循环障碍  

不恰当使用纤溶抑制剂。

4DIC的分期和分型  

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的主要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分型:按DIC发生快慢分型 (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按DIC代偿情况分型 (代偿型,失代偿型和过度代偿型)

5DIC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6)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

改善微循环  

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平衡。

考试要求:

1)掌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熟悉DIC的常见病因,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

3)了解DIC的分型,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3、心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

2)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脏(容量、压力)负荷过重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感染、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

3)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按发生部位分类: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按心输出量的高低分类:低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

4)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心脏的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室重构

心脏以外的代偿:血容量增加、血流重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利用氧能力增强的发生机制及意义。

5)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收缩相关的蛋白质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6)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心输出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器官血流量重分配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静脉淤血:右心衰引起的体循环淤血和左心衰竭引起的肺循环淤血的主要表现。

7)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

考试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基本发生机制、心脏和心外的代偿

反应。

2)熟悉心力衰竭的诱因与分类,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各重要器官功能的变化。

3)了解心力衰竭时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14、肺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概念、诊断标准和分类。

2)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①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常见病因。外周性气道阻塞引起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特点。

②肺换气功能障碍

 弥散障碍:常见病因、血气变化特点。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分类、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及血气变化特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3)呼吸衰竭的机能代谢变化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呼吸功能变化

循环系统功能变化

肾功能的变化

4)防治原则。

防止与去除病因

提高PaO2

降低PaCO2

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功能

考试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基本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时的机能代谢变化。肺性脑病用氧治疗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熟悉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5、肝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概念

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细胞及肝非实质细胞损害与肝功能障碍。

2)肝性脑病  

①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

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GABA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各学说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

③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氮负荷增加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脑敏感性增高

④防治原则

防治诱因  

降低血氨  

左旋多巴、支链氨基酸的使用。

3)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分类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活动异常,前列腺素、白三烯的作用,内皮素的作用,内毒素血症。

考试要求:

1)熟悉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病因和机制。  

2)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比较公认的几种学说。

3)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4)了解肝性脑病临床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肝肾综合征的概念、分类及发病机制。

16、肾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肾小管功能障碍。

2)急性肾功能衰竭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分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肾缺血,肾中毒。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原尿返流、肾小球超滤系数降低。  

③发病过程:少尿期(少尿或无尿、水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多尿期,恢复期。  

④非少尿型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特点。

3)慢性肾功能衰竭  

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概念、病因。  

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③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健存肾单位减少、矫枉失衡,肾小球过度滤过。

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机能代谢变化: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夜尿、多尿、低渗尿,钠、钾、镁代谢障碍,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 );肾性高血压;贫血;出血倾向:免疫功能障碍;肾性骨营养不良。

4)尿毒症

尿毒症的概念。

尿毒症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障碍,皮肤症状,物质代谢障碍(糖耐量降低,负氮平衡,高脂血症)。  

尿毒症的毒性物质作用: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胍类化合物的作用,中分子物质的作用,其它毒性物质的作用 (尿素、胺类、酚等 )

考试要求:

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少尿的发生机制和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2) 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3)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组织损伤及其机制,急性肾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5)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过程;尿毒症的概念。  

6)了解尿毒症的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7、脑功能不全

考试内容:

1)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的疾病表现特征。

2)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的概念

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脑结构基础  

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1)了解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的疾病表现特征。  

2)掌握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概念、脑的结构基础、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病因和发病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脑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三、主要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第8版,五年制教学,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割线==========

2025湖南师大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6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