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信息 > 012化学化工学院 > 正文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化学与化工学院考试大纲

作者:鸿知湖南师大考研网 来源:hunnuyan.com 浏览:761 次 发布时间:2020/12/25

QQ:3007473871(范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湖南师大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本页面信息由本站(机构非学校)从学校研究生院及学院官网转载,原文链接及信息请大家点击学校相关网站查看。      


考试科目代码:[728]               考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化学热力学        48%

  统计热力学        7%

电化学            20%

  化学动力学        20%

胶体与界面化学    5%

4)题型结构

a: 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b: 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c: 解答题 (包括证明题),6 ~ 7小题,每小题 20分10分,共11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部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可逆过程,温度,焓,热容,Carnot循环,Joule-Thomson效应,等压热效应,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键焓,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相变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应用,Hess定律,Kirchhoff定律,能量均分原理。

考试要求

理解并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环境、热、功、热力学能、焓、热容、状态函数及其特性、强度性质、广度性质、过程、途径、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过程方程式、热机效率、冷冻系数、节流过程、反应进度、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键焓等。

熟练掌握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Hess定律、Kirchhoff定律、能量均分原理。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自由膨胀、等温、等压、绝热、等容、节流膨胀、卡诺循环等过程中的ΔUΔHQW等;可逆相变及不可逆相变过程的ΔUΔHQW;等温或非等温化学反应过程的反应焓变、终态温度等。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自发变化,热温商,熵,规定熵,Helmholtz自由能,Gibbs自由能,热力学概率,温熵图,特性函数,特征变量,熵流、熵产生等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定理,Boltzmann熵定理等基本定律和原理。热力学基本方程,Maxwell关系式,Gibbs-Helmholtz方程等基本方程式。熵判据,Gibbs自由能判据,Helmholtz自由能判据及特性函数判据等判断自发变化方向和限度的判据。理想气体的各种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的ΔSΔGΔA的计算。

考试要求

掌握并理解自发变化、熵、规定熵、Helmholtz自由能、Gibbs自由能、热力学概率、特性函数、特征变量、熵流、熵产生等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各种表述及其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熟练地计算理想气体的各种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的ΔSΔGΔA状态函数变化,并熟练应用相应热力学判据判断过程的可逆性及自发变化的方向。能熟练应用热力学基本方程、Maxwell关系式、重要状态函数的定义式等,利用热力学方法进行一些状态函数间关系的推导证明。

3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多组分系统组成的表示法,偏摩尔量及其物理意义,化学势及其物理意义,各类系统中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及其标准状态,逸度、逸度因子、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活度、活度因子、超额函数等的定义,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稀溶液的依数性,吉布斯集合公式和Gibbs-Duhem公式,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分配定律。

考试要求

了解并掌握用化学势讨论平衡问题的方法,如依数性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各组分化学势的表示及其各种标准态;等温、等压下由纯组分混合制备混合物或溶液时系统ΔG的计算理解偏摩尔量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吉布斯集合公式和Gibbs-Duhem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的的定义及物理意义;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及其各种应用;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性质;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其通过依数性测定溶质分子量的方法;逸度及逸度因子的的概念,活度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方法,超额函数的概念,无热溶液、正规溶液的特点。掌握分配定律及其应用

4相平衡

考试内容

多相平衡的一般条件,相律及其应用,Clapeyron方程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外压与蒸汽压的关系,单组分系统的相图,超临界状态,杠杆规则,二组分系统的气-液相图和固-液相图及其应用,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法及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应用,二级相变。

考试要求

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能看懂部分互溶的三液体系统和二固体和一液体的水盐系统相图并了解其应用;初步了解二级相变。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等概念及理解其意义并能利用相律进行相关计算;掌握相律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图的特征;熟练掌握二组分体系的气-液相图和固-液相图的意义及相图的绘制和应用;掌握杠杆规则及其应用。掌握三组分系统等边三角形坐标表示法;熟练掌握Clapeyron方程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及其应用

5化学平衡

考试内容

反应进度,化学反应的亲和势,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平衡常数、等温方程式,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复相化学平衡,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各种因素如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化学平衡,反映的耦合,反应有利温度及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的近似计算或估算。

考试要求

了解如何用化学势讨论化学平衡,比如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导出;反应进度的概念;三类反应生产条件的理论分析(常温常压气相反应,液相反应,高温高压气相反应);对同时平衡、反应耦合和对复杂体系近似计算等的处理方法。掌握用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各种平衡常数的表示及其相互关系;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及其应用;压力、惰性气体等对平衡的影响;由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从平衡常数计算平衡转化率和平衡组成的方法。

6统计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

统计系统的分类,统计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假定,最概然分布,摘取最大项法及其原理,量子统计方法及其应用,配分函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简单分子热力学函数计算方面的应用,单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统计熵的计算,自由能函数,热函函数,用配分函数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的Gibbs自由能变化值和平衡常数。    

考试要求

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统计解释,量子统计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宏观态、微观态和热力学几率等基本概念,Maxwell-Boltzmann分布律的物理意义,配分函数的概念和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计算以及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单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统计熵的计算方法,从配分函数计算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方法。

7电解质溶液

考试内容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电池,电解池,离子的电迁移率,离子迁移数及其测定,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离子氛,Faraday电解定律,离子独立移动定律,Ostwald稀释定律,强电解质溶液理论:DebyeHükel离子互吸理论,DebyeHükel-Onsager电导理论,DebyeHükel极限公式。

考试要求

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的测定迁移数的方法,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适用范围。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Faraday电解定律,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掌握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电迁移率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进行计算;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在如下几方面的应用:水纯度的检验,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计算,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及计算,电导滴定;理解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会计算离子强度和使用DebyeHükel极限公式。

8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可逆电池形成的必要条件,可逆电极的类型,电池的书写方法。电动势的测定,可逆电池热力学,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和氢标准电极的作用,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电池的作用,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和氢标准电极的作用,液体接界电势的概念消除方法。掌握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能熟练地应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利用电化学测定数据计算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可由电池反应设计电池。熟悉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会利用相应测定数据计算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难溶盐的活度积以及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常数、溶液的pH等。

9电解与极化作用

    考试内容

分解电压,极化作用,极化曲线,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化学电源。

考试要求

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极化现象,极化作用及其分类,超电势及其影响因素,氢超电势理论,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防腐的方法,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其应用。了解并掌握产生极化的原因及极化现象的应用,电解池和原电池极化曲线的异同点,Tafel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在计算氢超电势方面的应用,析出电势与电极上的放电次序以及在金属离子分离方面的应用。

10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考试内容

    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速率常数,半衰期,活化能等。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级数的测定,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链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及处理反应历程时一些常用的近似处理方法。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微观可逆性原理,反应独立共存原理。

考试要求

    了解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半衰期等基本概念,了解速率常数及其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理解活化能的概念、基元反应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及其估算方法。熟练掌握及应用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微观可逆性原理和反应独立共存原理。掌握零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特点,能利用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级数,并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进行相关计算。对于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并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复合反应能确定有利于制备目标产物的温度条件,明确Arrhenius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并掌握活化能的求算方法。掌握链反应的特点,会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和速控步等近似方法从复杂反应的机理推导速率方程。

11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考试内容

简单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单分子反应的Linedemann理论和RRKM理论及与上述理论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光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动力学,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手段。

考试要求

了解单分子反应的RRKM理论的基本要点,了解弛豫法适用的条件及用弛豫法计算快速对峙反应的速率常数,了解分子反应动态学的发展概况、常用实验方法和该研究的理论意义。了解溶液反应的特点、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会利用原盐效应判断离子强度对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了解催化剂的特征、各类催化反应的特点和产生化学振荡的原因。

掌握简单碰撞理论的基本要点,过渡态理论的基本要点和热力学、统计热力学两种处理方法,会利用简单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计算一些简单反应的速率常数,掌握活化能、阈能和活化焓等能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单分子反应的Linedemann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量子产率的计算并会处理简单的光化学反应的动力学问题。会处理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问题。

12表面物理化学

    考试内容

    表面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比表面、表面张力、表面Gibbs自由能、润湿、铺展、吸附等,表面热力学的基本公式,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汽压,溶液的表面吸附,液液界面的性质,膜,液固界面现象,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固体表面的吸附,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考试要求

理解表面化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表面张力和表面Gibbs自由能概念的异同点,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了解表面活性的概念及其原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几种重要作用。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及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了解Freundlich等温式和乔姆金方程式及其适用的吸附类型,了解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区别。

掌握表面热力学的基本公式,并能进行一些热力学计算。掌握Young-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和Gibbs吸附等温式,能对一些常见的表面现象进行解释以及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掌握Langmuir单分子吸附理论要点并能进行简单计算,掌握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要点及其主要应用。掌握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的基本步骤、反应机理,能解释简单的表面反应动力学,以及利用反应机理、基元步骤活化能和吸附热等计算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13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考试内容

胶体的基本特性,溶胶的制备与净化,溶胶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双电层理论和ζ电势,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乳状液,大分子溶液,凝胶,Donnan平衡和聚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流变学简介,纳米材料及纳米粒子。

考试要求

了解分散系统的大概分类,了解溶胶的制备、净化方法及其应用。了解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其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相关特点对胶体进行粒度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电泳、电渗等实验技术在工业、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了解双电层理论模型及相关概念,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及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凝胶的分类、形成和主要性质。了解大分子溶液和溶胶的异同点,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及其分布的测定方法,大分子溶液黏度的几种表示法。了解Donnan平衡,Newton流体和非Newton流体的区别及常见的流体类型。简单了解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掌握丁铎尔效应及其应用,掌握ζ电势等概念以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会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掌握如何用渗透压法准确测定聚电解质的数均摩尔质量。

 

三、参考书目

[1]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 物理化学(第五版)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主编.  物理化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范崇政,杭瑚,蒋淮渭. 物理化学概念辨析·解题方法·应用实例(第4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考试科目代码:[729]               考试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

分子化学部分  50%        高分子物理部分  50%

4) 题型结构

a: 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b: 概念解释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

c: 问答题,8小题,每小题7 分,共56

d: 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配方设计),2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

e: 应用题,1小题,12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高分子化学部分

1、高分子化学绪论

考试内容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聚合反应与聚合反应单体  高分子化合物分类  高分子的命名 高分子链的形态 高分子的化学结构 聚合物的多分散性 高分子科学史

考试要求

1)理解高分子的概念,掌握高分子的表示法.

2)了解聚合反应的类型、聚合反应单体的特征

3)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具备对高分子分类的能力

4)了解高分子的命名法,具备一定的命名能力

5)了解高分子链的形态和化学结构,理解聚合物的多分散性,熟悉高分子发展过程的关键事件和杰出科学工作者

 2、逐步聚合反应

考试内容

逐步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及其功能基反应类型 逐步聚合反应的分类 单体功能度与平均功能度 线性逐步聚合反应 非线性逐步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 一些重要的逐步聚合物

考试要求

1)了解逐步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及其功能基反应类型、具备逐步聚合反应的分类的能力

2)掌握功能度与平均功能度、 线性逐步聚合反应和非线性逐步聚合反应概念

3)了解典型逐步聚合反应实施方法及其应用要求

4)重点了解聚酯、聚酰胺、酚醛树脂、聚氨酯和聚脲、环氧树脂以及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单体、合成方法、合成条件和工业应用

3、自由基聚合反应

考试内容

链式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与链式聚合单体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链引发反应 链增长反应 链终止、链转移反应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阻聚与缓聚 自由基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 聚合热力学 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 重要自由基聚合产物

考试要求

 1了解链式聚合反应的一般特征与链式聚合单体.

2掌握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理解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及链转移反应的过程

 3掌握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掌握阻聚与缓聚作用

 4了解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的因素

 5)理解聚合热力学,掌握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了解重要自由基聚合产物

4、离子聚合

考试内容

离子聚合特征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1)理解离子聚合特征.

2)掌握阳离子聚合单体、机理、动力学及工业应用.

3)掌握阴离子聚合单体、机理、及动力学.

4)理解离子聚合的立体化学.

5、链式共聚合反应

考试内容

共聚物类型和命名 共聚反应的意义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二元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序列长度分布 竞聚率的测定及反应条件对竞聚率的影响 自由基共聚合 离子型共聚合

考试要求

1)掌握共聚物类型和命名方法,了解共聚反应的意义.

2)解二元共聚物的组成,掌握二元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理解序列长度分布及平均序列长度.

3)掌握竞聚率的测定方法及反应条件对竞聚率的影响.

4)理解自由基共聚合与离子型共聚合的相关概念.

6、配位聚合

考试内容

Ziegler-Natta引发剂与配位聚合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 α-烯烃Ziegler-Natta聚合反应 共轭二烯烃的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的新型引发剂体系

考试要求

1)掌握Ziegler-Natta引发剂,掌握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2)理解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类型.

3)掌握α-烯烃Ziegler-Natta聚合反应的机理及聚合动力学行为.

4)掌握共轭二烯烃的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及聚合机理.

5)了解配位聚合的新型引发剂体系.

7、活性聚合

考试内容

活性聚合概念和动力学特征 活性阴离子聚合 活性阳离子聚合 基团转移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活性聚合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活性聚合概念和动力学特征.

2)掌握活性阴离子聚合的特点和极性单体的活性阴离子聚合.

3)掌握活性阳离子聚合的原理和单体结构对活性阳离子聚合的影响.

4)理解基团转移聚合的特点及机理.

5)掌握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策略,掌握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几种类型.

6)了解活性聚合的应用.

8、开环聚合反应

考试内容

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 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 配位开环聚合反应 自由基开环聚合反应 开环易位聚合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几种单体及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反应.

2)掌握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几种单体及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反应

3)掌握配位开环聚合反应

4)掌握自由基开环聚合反应

5)开环易位聚合反应

9高分子的化学反应

考试内容

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分类 高分子的相似转变 扩链与嵌段反应 接枝反应 交联反应 聚合物的降解反应

考试要求

1)了解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分类.

2)了解高分子的相似转变

3)掌握扩链与嵌段反应、接枝反应、交联反应、聚合物的降解反应等反应类型

10功能高分子

考试内容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试剂与高分子催化剂 高分子分离功能膜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

考试要求

1)掌握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定义及几种主要的吸附分离树脂.

2)了解高分子试剂与高分子催化剂的优越性,知道几种高分子试剂与高分子催化剂

3)掌握高分子分离功能膜的分离机理与分离过程

4)了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导电高分子.

 

高分子物理部分

1、高分子物理概述

考试内容

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 从小分子到大分子 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高分子物质的类型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

考试要求

1)了解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了解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之间,其性质的变化

2)理解高分子的各种平均分子量的定义和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3)掌握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4)了解高分子物质的几种类型,理解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

2、高分子的链结构

考试内容

高分子链的构型 高分子链的构象

考试要求

(1)理解高分子链的构型

2)理解高分子链的构象.

3、高分子的溶液性质

考试内容

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和溶剂选择 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高分子的“理想溶液”——θ状态 Flory稀溶液理论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和相分离 高分子的标度概念和标度定律 高分子的亚浓溶液 温度和浓度对溶液中高分子链尺寸的影响 高分子冻胶和凝胶 聚电解质溶液 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 柔性高分子在稀溶液中的黏性流动

考试要求

1)理解聚合物的溶解过程,掌握溶剂选择的方法  

2)理解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理解高分子的“理想溶液”——θ状态和Flory稀溶液理论  

3)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和相分离,了解高分子的标度概念和标度定律

4)理解高分子的亚浓溶液,掌握温度和浓度对溶液中高分子链尺寸的影响.

5)了解高分子冻胶和凝胶,了解聚电解质溶液,理解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扩散及柔性高分子在稀溶液中的黏性流动

4、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考试内容: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 多组分高分子的界面性质 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

考试要求

1)理解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掌握判断高分子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

2)理解多组分高分子的界面性质对两相黏合的影响

3)掌握高分子嵌段共聚物熔体与嵌段共聚物溶液的性质.

5、聚合物的非晶态

考试内容:

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 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 非晶态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聚合物的取向态

考试要求:

1)了解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2)掌握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

3)重点掌握非晶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与非晶态聚合物的黏性流动

4)了解聚合物的取向态.

6、聚合物的结晶态

考试内容

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 结晶性聚合物的球晶和单晶 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 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 结晶度对聚合物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聚合物的液晶态

考试要求

1)了解常见结晶性聚合物中晶体的晶胞,了解结晶性聚合物的球晶和单晶,掌握结晶聚合物的结构模型

2)重点掌握聚合物的结晶过程、结晶聚合物的熔融和熔点以及结晶度对聚合物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3)了解聚合物的液晶态

7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考试内容

聚合物的拉伸行为 聚合物的屈服行为 聚合物的断裂理论和理论强度 影响聚合物实际强度的因素

考试要求

1)了解不同状态聚合物的拉伸行为

2)理解聚合物的屈服行为

3)重点掌握聚合物的断裂理论和理论强度

4)重点掌握影响聚合物实际强度的因素.

8聚合物的高弹性与粘弹性

考试内容

高弹性的热力学分析 高弹性的分子理论 交联网络的溶胀 聚合物的力学松弛——黏弹性 黏弹性的力学模型 黏弹性与时间、温度的关系——时温等效原理 聚合物黏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聚合物的松弛转变及其分子机理

考试要求

1)了解高弹性的热力学分析,理解高弹性的分子理论

2)理解交联网络的溶胀,理解聚合物的力学松弛——黏弹性

3)重点掌握黏弹性的力学模型,重点掌握时温等效原理

4)掌握测定聚合物黏弹性的实验方法,理解聚合物的松弛转变及其分子机理.

9聚合物的其他性质

考试内容

聚合物的电学性质 聚合物的光学性质 聚合物的透气性 高分子的表面和界面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聚合物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和透气性

2)重点掌握高分子的表面和界面性质

10聚合物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

质谱法 红外与拉曼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小角激光散射法 动态光散射法 X射线衍射和X光小角散射法 小角中子散射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聚合物的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差热分析

考试要求

1)理解聚合物的各种分析研究方法的原理

2)掌握高分子的分析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卢江,梁晖. 高分子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考试科目代码:[730]               考试科目名称:药物化学及分析基础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有机化学部分  50%        

(二)分析化学部分  50%

4)题型结构

a: 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b: 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c: 书写反应方程式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

d: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

e: 机理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

f: 合成题,3小题,每小题 10分,共30分

g: 推断题,3小题,每小题 10分,共30分

h: 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

i: 分析方案设计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有机化学

1、绪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化学键及分子性质关系,酸碱概念,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要求,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

考试要求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化学键及分子性质关系;理解酸碱理论;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要求。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

2、烷烃

    考试内容

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命名法(IUPAC),同分异构现象,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表示方法,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卤代反应的机理,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反应。

考试要求

掌握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掌握命名法(IUPAC);掌握次序规则;理解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掌握透视式和投影式的表示方法;了解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的一般规律;掌握卤代反应的机理;知道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等反应;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燃烧热值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3、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点,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命名,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烯烃的物理性质,催化加氢与位阻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和硫酸的加成、加水、溶剂汞化反应、加次卤酸,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反马氏规则,硼氢化反应,烯烃的氧化,α卤代反应,羰基合成。烯烃的合成。

考试要求

了解烯烃的结构和π键的特点;掌握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了解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理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理解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掌握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了解烯烃的氧化反应;掌握α卤代反应反应;掌握烯烃的制法。

4、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叁键的结构特点,炔烃的命名(IUPAC),炔烃的物理性质,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和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炔烃的制法。二烯烃的分类,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二烯烃的聚合。

考试要求

解叁键的结构特点;掌握炔烃的命名(IUPAC);知道炔烃的物理性质;知道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理解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知道炔烃的亲核加成;知道炔烃的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掌握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掌握炔烃的制法;了解二烯烃的分类;理解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熟练掌握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知道二烯烃的聚合。

5、脂环烃

考试内容

环烷烃的定义,顺反异构现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Baeyer张力学说,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十氢化萘的构象。

考试要求

了解环烷烃的定义;掌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了解Baeyer张力学说;掌握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掌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了解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了解十氢化萘的构象。

6、芳烃

考试内容

苯的结构,共振论的规定,芳烃的物理性质(侧重折光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弗—克反应。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联苯及稠环芳烃的命名和性质,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休克尔规则,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的结构,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考试要求

理解苯的结构;知道共振论的规定;知道芳烃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了解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了解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掌握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了解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掌握解休克尔规则及芳向性;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7、立体化学

考试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法,分子的手性,对映体,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R/S标记法,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及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分子的手性,对映体;了解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理解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的涵义;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和R/S标记法;掌握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了握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了解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掌握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8、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活泼金属的反应和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SN1和SN2的立体化学,离子对机理,邻基参与反应机理及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历程:E2和E1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E2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了解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掌握系统命名法;熟悉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掌握SN1和SN2的立体化学;理解消去反应历程:E2和E1;掌握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掌握E2反应的立体化学;了解离子对机理;了解邻基参与反应机理;了解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9、醇和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脱氢等基本化学性质,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频哪醇重排。醇的制法:发酵法、卤代烃水解、烯烃加成,及由格式试剂或醛酮制备。1,2-二醇的制法。酚的结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酚的酸性,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制备、来源和用途。

考试要求

了解醇的结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IUPAC)和制法;理解氢键对沸点和溶解度的影响;掌握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等基本化学性质;了解醇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掌握频哪醇重排;掌握醇制法(卤代烃水解,由烯烃、格式试剂、醛、酮合成醇);了解1,2-二醇的制法;理解酚的结构,掌握酚的命名和制法;掌握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了解酚的制法和用途。

10、醚和环氧化合物

考试内容

醚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佯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克莱森重排,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乙烯基醚制法。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环氧化合物:结构、制法、相关反应及开环反应机理,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掌握各种命名法;理解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了解醚的物理性质;掌握醚的化学性质:生成     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克莱森重排;了解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机理、开环方向和立体化学;了解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1、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他反应。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考试要求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SO3ROH、RMgX、氨的衍生物的加成);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掌握α-H的反应;掌握醛酮氧化反应(KMnO4/H+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拜耶尔-维立格氧化);掌握醛酮还原反应(催化氢化、LiAlH4,NaBH4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Meerwein-Ponndorf还原、金属还原、歧化反应);掌握醛酮的Wittig反应,安息香缩合,Beckman重排及与PCl5的反应;掌握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掌握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

12、核磁共振和质谱

考试内容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推测其结构。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烃类和卤代烃的质谱特征。

考试要求

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理解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了解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会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的信息,推测其结构;知道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

13、红外与紫外光谱

考试内容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考试要求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掌握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掌握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14、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分类,结构,物理性质,羧酸的制法,羧酸的命名(IUPAC)。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羧酸羰基的反应,脱羧反应,α-H卤代反应。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羧酸的制法:氧化法,腈的水解,由格式试剂合成及油脂的水解。酚酸的制备,

考试要求

了解羧酸的分类。理解羧基的结构;知道羧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羧酸的命名(IUPAC);掌握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的因素;掌握羧酸的制法;掌握羧酸还原为醇,脱羧,α-H卤代等反应;掌握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了解酚酸的制备;了解羟基酸的制备及化学反应。

15、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酯的热消去反应。

考试要求

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掌握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掌握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掌握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了解酯的热消去反应。

16、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a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a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掌握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克脑文盖尔反应、麦克尔加成、瑞佛马斯基反应、达尔森反应及普尔金反应。

17、胺

考试内容

胺的分类,结构,胺的命名,主要物理性质,胺的制法,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胺的制备: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胺的化学性质: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芳胺环上的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反应。

考试要求

理解胺的分类、结构;掌握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与国际命名法有别);理解胺主要的物理性质;掌握胺的制法: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掌握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了解拆分手性胺的方法;理解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掌握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的区别;掌握芳胺的特殊反应;掌握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掌握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

18、协同反应

考试内容

协同反应的特点,前线轨道法,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立体选择性的解释。4nπ和(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考试要求

了解协同反应的特点;了解前线轨道法;了解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掌握协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了解4nπ和 (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理解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19、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D/L构型,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还原,醚的生成,酯的生成,醛糖的递升和递降,月杀、苷的生成。重要的单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淀粉的水解和分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了解单糖的D/L构型;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了解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了解单糖的还原, 醚的生成,酯的生成;了解醛糖的递升和递降;理解月杀,苷的生成;了解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了解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知道淀粉的水解和分离;知道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知道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知道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20、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考试要求

了解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了解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21、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反应,α氨基酸的合成。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掌握主要氨基酸的命名和性质;了解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和性质。

22、脂肪、萜、甾族化合物

考试内容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命名。

(二分析化学

1、概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概述。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

2、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考试内容

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等相关过程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3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误差的种类、来源及减小方法掌握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关系及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规则修约及计算掌握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计算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概念掌握少数数据的t分布,并会用t分布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掌握t检验和F检验;熟练掌握异常值的取舍方法了解系统误差的传递计算和随机误差的传递计算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及线性相关性的评价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考试内容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掌握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5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溶液中酸碱反应与平衡,分布分数δ与平衡浓度的计算,质子条件与溶液pH的计算,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活度的概念和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的离解平衡,酸碱水溶液酸度、质子平衡方程掌握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以及pH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掌握各种酸碱滴定曲线方程的推导熟悉各种滴定方式,并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6、络合滴定法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理解络合物的概念理解络合物溶液中的离解平衡的原理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掌握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的方法;学会络合滴定误差的计算掌握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和结果计算。

7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考试要求

理解氧化还原平衡的概念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方向的各种因素理解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意义和它们的区别,熟练掌握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了解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学会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分析结果的方法掌握氧化还原终点的误差计算方法了解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熟练掌握KMnO4法、K2Cr2O4法及碘量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8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考试内容

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考试要求

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的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

9重量分析法

考试内容

重量分析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考试要求

了解重量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沉淀的溶解度的计算及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掌握沉淀条件的选择熟练掌握重量分析结果计算。

10吸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及吸收光谱,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其它吸光光度法和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光的特点和性质;熟练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理解引起误差的原因了解比色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掌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光度测量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吸光光度法测定弱酸的离解常数、络合物络合比的测定、示差分光光度法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应用。

1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考试内容

气态分离法,沉淀与过滤分离法,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电分离法,气浮分离法,膜分离等。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应用

12、色谱分析法

考试内容

气相色谱法分离原理,色谱有关术语,色谱法基本理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分配色谱,液固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尺寸排斥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应用。

考试要求

掌握色谱法的基本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明确基线、峰高、保留值、分配比、区域宽度等基本术语的含义;掌握色谱分析定性及定量方法;掌握柱效、选择性、分离度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色谱仪的仪器构造,掌握气相色谱固定相,气相色谱分离条件及检测器的选择原则,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分类,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仪器构造,了解不同分离方法的应用对象。

13电分析

考试内容

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电极电位及标准电极电位、工作电极、参比电极、辅助电极等基本术语与概念,电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电位分析法的原理,膜电位的产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作用原理,扩散电位、电位选择性系数等基本概念,电位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电位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普通极谱法的基本原理,极谱波的形成,扩散电流方程及主要影响因素,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单扫描极谱法的特点等。

考试要求

了解有关电池,电极反应,电池图解式的表示规则。明确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的概念,掌握奈斯特公式的应用掌握电位分析法,伏安法和极谱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明确金属基指示电极,膜电位与离子选择电极,物质的传递与扩散控制过程,扩散电流理论等的定义了解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及应用,电解分析方法的应用。

14光谱分析

考试内容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光谱分析分类。

原子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等离子体、电弧和火花光源,摄谱法,光电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半定量及应用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化的方法,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效应及抑制方法,原子吸收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光谱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光吸收定律,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产生的条件,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影响基因频率位移的因素,红外光谱仪,试样的制备,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电磁辐射的性质。掌握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

(1) 原子光谱

了解原子光谱法的基础,元素光谱化学性质的规律性,明确原子化的方法及试样的引入,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分析中的干扰效应及抑制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分析的实验技术及仪器基本结构。

(2) 分子光谱

掌握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吸收定律,红外特征吸收峰,影响基因频率位移的因素。了解相关分析仪器的构造。能够应用以上分析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参考书目

[1] 王积涛, 张宝申, 王永梅, 胡青眉, 有机化学(第二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 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朱明华, 胡坪, 仪器分析(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考试科目代码:[752]               考试科目名称:化学教育基本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1)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60分

2)中学化学教学法    约60分

    3)教育心理学        60分

4)化学教育心理学    60分

5)教育            60分

4、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

2)填空题:8个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

3)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14分,共112

4)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5)材料题: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考试目标:

    1、考查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

2、考查化学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基本原理、原则和一般方法;

    3、考查运用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化学教学改革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导论

1. 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2.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3. 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4. 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                                

二、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1. 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 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3. 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4. 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三、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结构

1. 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2. 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                                  

3. 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四、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1.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2. 现代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3. 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4. 化学教学方法                                          

5. 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6.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五、化学教学技能

1. 创设教学情境的技能                                    

2. 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                              

3. 显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                              

4. 调控和管理的技能                                      

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

1.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教学                       

2. 化学实验的构成及过程                                   

3. 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理论                                 

4. 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                                    

七、化学探究教学

1. 探究教学的特征

2. 探究教学的设计

3. 探究教学的实施

4. 探究教学的研究

八、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1. 化学学习策略概述                                        

2. 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3. 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4. 技能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5.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6. 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1.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原则                           

2.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                           

3  软件—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基础                     

4. 网络—化学信息资源的海洋                               

5.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十、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化学教师的素质分析                                     

2. 反思型教师的实践特征                                   

3. 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比较                               

4.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法

考试目标:

    1、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

    2、联系实际考查中学化学的教学设计过程、方法与设计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学化学教学法概述

1、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2、中学化学教学法掌握与应用

二、中学化学教学材料

1、化学课程标准

2、化学新课标教科书

3、中学化学教辅资料

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1、化学概念、原理及理论的教学

2、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3、化学计算的教学

4、化学用语的教学

5、化学实验的教学

6、化学复习课的教学

三、中学化学活动课教学方法

1、中学化学活动课的内容安排

2、中学化学活动课的组织与管理

3、中学化学活动课的测量与评价

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改进

2、化学实验室实验创新

3、化学STS实验教学

五、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

1、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2、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3、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心理学

考试目标:

    1、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理论;

    2、考查基本教育心理问题与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考试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学生的认知发展

2、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3、个体的智力与学习风格差异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及其理论发展

2、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理论

四、认知学习理论

1、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2、知识的组织结构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概述

2、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与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

3、探究性学习与探究式教学设计

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教学应用

七、知识建构与学习动机

1、知识概述

2、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3、学习动机及其理论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八、问题解决与创造

1、问题与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过程

3、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

九、自我调节学习与品德学习

1、自我调节学习及理论

2、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

3、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

4、道德认知的发展与培养

5、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6、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十、有效教学与课堂管理

1、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

2、课堂测评与课堂管理

十一、数字化学习与教学整合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类型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结合

十二、教师心理

1、理想教师

2、教师的专业与心理素质

3、专业化发展中的教师培养

 

 

 

化学教育心理学

考试目标:

    1、联系实际,考查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心理问题分析能力;

    2、联系化学新课程改革,考查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解与操作能力;

考试内容:

一、化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1、化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化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当代学习理论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习理论概述

2、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化学学习的心理特征

1、化学学习的认知系统

2、化学学习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 化学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与教学

1、注意规律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感知规律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规律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思维规律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 化学陈述性知识学习心理与教学

1、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性质与内容

2、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条件策略与教学

第六章 化学程序性知识学习心理与教学

1、化学心智技能的学习与教学

2、化学认知策略的学习与教学

3、化学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教学

第七章 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2、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

3、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课堂训练

 

 

教育学原理

考试目标:

1、考查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考查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考查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三、主要参考书

[1]刘知新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9年;

[2]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7年;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

[3]吴鑫德编著:化学教育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4]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考试科目代码:【846】               考试科目名称:无机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性质部分   50%共75

(二)无机理论   50%共75

4)题型结构

a: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b: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c: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d: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e:书写方程式,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无机理论考试内容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考试内容: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波粒二象性与测不准原理,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与取值范围。鲍林的多电子原子近似能级图,屏蔽与钻穿效应,斯莱特规则,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子层结构与周期、族、分区的关系。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和氧化态。

2、分子结构                                                     

考试内容路易斯结构式;单键、双键和叁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共价键的类型——s键和p键,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方法。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的关系,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的概念,共轭大p键。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组合原则和类型,分子轨道能级图和分子轨道表示式。等电子体原理,路易斯结构式。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偶极矩,分子间作用力的成因、类型及与分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关系,氢键的类型、特点及与物质物理性质的关系。

3、晶体结构                                                    

考试内容晶体的宏观特征与微观特征,晶胞的基本特征,布拉维系,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体心晶胞、面心晶胞与底心晶胞,布拉维点阵型式。金属键的形成与特征,电子气理论与能带理论,半导体、绝缘体与导体的解释,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模型。离子键的形成与本质、特征与类型,离子半径比与晶体构型的关系,晶格能及其计算方法(波恩-哈伯循环),离子晶体结构模型。分子晶体的本质与特征,原子晶体的本质与特征。

4、配合物                                                      

考试内容配合物的定义,复盐与配合物的区别,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立体异构,配合物的几何异构与配合物中的对映异构现象。配位键的形成与本质特征,形成体的杂化类型,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的判断。中心原子d轨道在配体场中的分裂情况,分裂能与光谱化学序列,分裂能与成对能的比较,高自旋配合物与低自旋配合物的形成,配体场稳定化能。

5、化学热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系统与环境,物质的量,浓度,气体,相,热力学温度,热与功,状态与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状态函数。热力学能(内能),焓,自由能,熵。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生成焓与生成自由能及其应用,利用焓变与熵变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自由能,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对化学反应的分类,热力学分解温度。

6、化学平衡常数                                                  

考试内容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的移动——勒沙特列原理。标准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偶联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化学动力学基础                                              

考试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反应进度。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用实验数据建立速率方程,利用速率方程进行计算。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及其应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基元反应与反应分子数,由反应机理推导实验速率方程,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

8、水溶液

考试内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的定义及有关计算,相似相溶原理。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溶液的渗透压上升,稀溶液的依数性。阿仑尼乌斯的电离理论,强电解质的表观电离度。

9、酸碱平衡                                                   

考试内容酸碱质子理论,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拉平效应与区分效应。一元弱酸与一元弱碱溶液的pH值计算,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多元酸、多元碱溶液的pH值计算,酸碱两性物质的电离。缓冲溶液的定义,构成条件,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酸碱指示剂的类型与适用范围。

10、沉淀平衡                                                      

考试内容溶度积常数的定义,溶度积原理,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同离子效应,影响难溶物溶解度的其它因素。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生成-溶解平衡,金属离子的分离,难溶硫化物沉淀的生成-溶解平衡,硫化物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与沉淀-配合物的相互转化。

11、电化学基础                                                  

考试内容氧化值和氧化态,氧化还原半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珈伐尼电池、伏打电池和丹尼尔电池,半电池,原电池符号,电极的分类,电动势,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及有关计算和应用,有关电极电势的计算。酸性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电解对化学的发展曾经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分,分解电压,超电势,有关电解的计算。

12、配位平衡                                                    

考试内容配合物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定义,配离子的逐级形成常数的定义,有关配离子稳定性的比较,有关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中心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配体的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螯合效应。配合物的溶解度,中心金属离子的氧化与还原,酸效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配合物的相互转化与沉淀-配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无机理论考试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学科对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人生观,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创新的能力。

通过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观粒子——电子运动的特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3、通过化学键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本质、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决定作用,能运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说明分子空间结构。

4、通过对化学热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初步掌握热化学的计算,能用热力学知识分析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限度。

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能够初步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提出可能完成反应的条件。

6、较熟练地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和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解决溶液体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掌握有关浓度的计算,有关弱电解质平衡的计算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些计算及相互转化条件的分析。

7、了解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电动势和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反应的电动势和平衡常数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

了解并掌握配位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初步了解配位化学中化学键的一些理论及配位化学的一些应用,掌握配合物的稳定性、配位平衡的移动、有关配位化合物计算等知识。

9、掌握元素周期系各类元素的通性和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元素周期系、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热力学、化学平衡、配位化学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来说明无机化合物的变化现象和规律,结合实验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0、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学习方法,掌握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主要氧化态及其理化性质,掌握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三)性质部分考试内容

1、氢和稀有气体                                              

考试内容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氢的化学性质和氢化物。稀有气体的发现历史,稀有气体的存在、性质、制备和应用,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2、卤素                                                        

考试内容卤素原子的物理性质,卤素的存在,卤素的电势图。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的制备和用途。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和卤素的互化物、多卤化物,拟卤素,卤素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3、氧族元素                                                    

考试内容氧族元素的存在,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氧族元素的电势图。氧气单质的性质和用途,氧化物的类型、性质、制备和用途,臭氧的性质与环境保护,过氧化氢的性质、制备和用途。硫的同素异形体,硫化物和多硫化物的生成、性质及用途,金属离子的分组,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硫的其它化合物。

4、氮、磷、砷                                                 

考试内容氮元素的基本性质,磷元素的基本性质,砷元素的基本性质。氮气的存在、分离与性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氮的氢化物的性质与用途,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氮的其它化合物。单质磷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磷的氢化物、卤化物和硫化物的性质和用途,磷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砷单质的性质,砷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5、碳、硅、硼                                                

考试内容碳元素的基本性质,硅元素的基本性质,硼元素的基本性质,碳、硅、硼的电子构型与成键性质,碳、硅、硼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丰度。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碳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碳的硫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单质硅的制备、性质与用途,硅烷的性质、硅的卤化物和氟硅酸盐的性质和用途,硅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硼原子的成键特征,单质硼的制备、性质与用途,硼烷和硼氢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硼的卤化物和氟硼酸,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离子型化合物,共价型化合物,金属型化合物。

6p区金属                                                  

考试内容p区金属的通性与性质递变规律,p区金属6s2电子的稳定性。铝单质及铝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周期表中的对角线关系,镓分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锗、锡、铅的存在和冶炼,锗、锡、铅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锗、锡、铅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用途。锑、铋和钋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锑、铋和钋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7ds区金属                                                 

考试内容铜族元素的通性,铜族元素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铜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IA族元素与IB族元素性质的比较。锌族元素的通性,锌族元素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锌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IIA族元素与IIB族元素性质的比较,锌的生物作用和含镉、汞废水的处理。

8d区金属

考试内容d区金属的分类,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性质,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氧化态,第一过渡系元素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配位性,第一过渡系元素金属离子的颜色和含氧酸根的颜色,第一过渡系元素的磁性和催化性。钪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钛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钒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铬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含铬废水的处理,锰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铁系元素的基本性质,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钴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镍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和用途。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锆和铪的存在、制备、分离、性质和用途,锆和铪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铌和钽的存在、制备、分离、性质和用途,铌和钽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钼和钨的存在、制备、分离、性质和用途,钼和钨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钼的生物活性和固氮作用。锝和铼单质的存在、制备、分离、性质和用途,锝和铼的氧化物与含氧酸盐的性质和用途,锝和铼的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铂系元素的通性,铂系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铂系金属的氧化物与含氧酸盐的性质和用途,铂系元素卤化物的性质和用途,铂系元素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

9f区金属                                                   

考试内容镧系元素的通性,镧系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镧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稀土元素的分布、矿源及分组,稀土元素的分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锕系元素的通性,锕系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锕系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四)性质部分考试要求

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三、参考书目

1、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等编写的《无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科目代码:[847]               考试科目名称:分析化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化学分析部分  50%        

(二)仪器分析部分  50%

4)题型结构

a: 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

b: 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c: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d: 计算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

e: 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化学分析

1、概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方法的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的方式;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滴定分析中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结果的表达方式及正确计算分析结果;了解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掌握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被滴定物的计量关系及有关计算。

2、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考试内容

分析试样采集的作用与方法,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试样的分解方法及要求。

考试要求

了解试样的采集在分析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试样采集的方法与工作原则;掌握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掌握分解试样的基本方法及工作原则。

3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考试内容

误差的种类及特点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运算规则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概念,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计算;t分布的特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t检验F检验法及其运用;可疑值的取舍方法;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

考试要求

了解误差与偏差的概念,了解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掌握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判断误差的种类及分析误差的来源,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方法及措施;了解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规则,正确表达实验数据;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特点,掌握区间概率的相关计算;了解t分布的特点,掌握总体平均值的存在区间与置信度的相关计算;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掌握4法、Grubbs法和Q检验法进行可疑值的取舍;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规律,并正确估算分析结果的误差;初步学会用误差理论指导和设计实验方案

4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考试内容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掌握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了解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5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离解平衡,质子方程式;分布分数的概念及计算pH值对溶液中各存在形式的影响;溶液中H+浓度的有关计算;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终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酸碱滴定方式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正确写出溶液的质子平衡式;了解分布分数的概念、作用并掌握相关计算;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弱酸(碱)混合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特性、组成以及pH值的计算掌握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过程中pH值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正确选择指示剂,掌握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具体应用;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6、络合滴定法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的类型,氨羧络合剂的特点及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特点;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各级络合物的分布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了解氨羧络合剂的组成特点及EDTA与金属络合物的特性;了解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掌握各级络合物的分布规律;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与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滴定过程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掌握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使用准确滴定的判别式判断滴定的可能性,正确控制滴定酸度范围,掌握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掌握分析结果计算方法;能设计络合滴定分析方案。

7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溶液电势的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的目的要求与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具体应用及分析结果的正确计算。

考试要求

掌握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及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过程溶液电势的计算及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正确选择滴定指示剂;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预处理剂的使用条件及除去的方法;正确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掌握高锰酸法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的三类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8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考试内容

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考试要求

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沉淀滴定原理;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滴定条件、指示剂的选择及方法的应用范围。

9重量分析法

考试内容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换算因素及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溶度积及条件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考试要求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原理,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掌握溶解度、溶度积及条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和络合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掌握不同条件下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了解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0吸光光度法

考试内容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功能,吸收光谱,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测定波长及参比溶液选择,标准曲线,吸光光度分析的误差控制,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的原理及特点,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光的特性和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光吸收的基本定律;认识吸光光度法中引起误差的原因,理解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了解分光光度计仪器的构造与功能;掌握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光度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绘制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的方法,了解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了解光度测量的误差,掌握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等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1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考试内容

气态分离法,沉淀与过滤分离法,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电分离法,气浮分离法,膜分离等。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及应用

仪器化学

1绪论

考试内容

分析化学发展和仪器分析的地位,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

考试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中的仪器方法,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

2色谱分析法

考试内容

气相色谱法分离原理,色谱有关术语,色谱法基本理论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及分离原理分配色谱,液固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离子色谱,尺寸排斥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应用。

考试要求

理解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术语及概念;熟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方法;了解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特点;重点掌握色谱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等。

3电分析

考试内容

电位分析法原理金属基指示电极,膜电位与离子选择电极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定量分析方法离子选择电极的特点及应用伏安法和极谱法,物质的传递与扩散控制过程,扩散电流理论,直流极谱法,极谱波的类型及其方程式,单扫描极谱法,直流循环伏安法,脉冲技术,溶出方法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电解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库仑分析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考试要求

了解电分析化学的主要类型;熟悉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熟悉金属基电极的类型及电极反应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性能参数;熟悉电位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掌握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了解单扫描极谱法、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极谱催化波和络合物吸附波以及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4光谱分析

考试内容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辐射的量子力学性质,光谱分析分类。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的产生、光谱项与能级图、跃迁规则、谱线强度、自吸与自蚀、分馏效应、背景的来源等基本概念,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光源的工作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及定性、半定量方法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谱线的轮廓及变宽因素,峰值吸收测量技术要点,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火焰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特点,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等;原子荧光的产生及主要类型,共振荧光及非共振荧光、荧光猝灭等基本概念,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等。

分子光谱

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光吸收定律,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紫外一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产生的条件,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影响基因频率位移的因素,红外光谱仪,试样的制备,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电磁辐射的性质。掌握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了解光学分析仪器的大致构造。

(1) 原子光谱

理解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熟悉原子光谱强度(发射、吸收荧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原子光谱(发射、吸收、荧光)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掌握各种光源、原子化器的特点及分析性能;掌握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 分子光谱

理解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中价电子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电子跃迁的类型及所需能量大小的比较;理解有机化合物中重要的紫外吸收光谱;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带的类型及其特点;理解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理解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及结构推测上紫外吸收光谱提供的信息及其特点;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了解红外吸收光谱区的分类;掌握产生红外光谱的条件;掌握分子振动方程式及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因素;掌握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及亚甲基的基本振动形式;了解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因素;掌握常见化学基团的红外吸收谱带;掌握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理解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了解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过程;掌握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三、参考书目

[1]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 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朱明华, 胡坪, 仪器分析(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考试科目代码:[848]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 100%

4)题型结构

a: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b: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c: 书写反应方程式,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30分

d: 机理题,3小题,每小题 5分,共15分

e: 合成题,4小题,每小题 5分,共20分

f: 推断题,3小题,每小题 5分,共15分

g: 实验题,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

熟悉和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活性、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考试要求

1.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

2. 了解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

3.了解有机化合物性质、分子结构、化学键与其反应性能的关系;

4. 了解反应机理;

5.掌握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方法;

6.了解有机化学发展方向及其未来。

7.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分离和分析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  烷烃

     考试内容

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命名法(IUPAC),同分异构现象,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式的表示方法,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卤代反应的机理,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常见烷基的中英文名称。

2.掌握命名法(IUPAC)。

3.掌握次序规则。

4.理解烷烃分子的成键方式。掌握透视式和投影式的表示方法。

5.了解沸点、熔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的一般规律。

6.掌握卤代反应的机理。

7.知道硝化、磺化、氧化、异构化、裂化、裂解等反应。

8.了解烷烃同分异构体燃烧热值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点,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命名,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烯烃的物理性质,催化加氢与位阻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加卤素、加卤化氢、和硫酸的加成、加水、溶剂汞化反应、加次卤酸,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反马氏规则,硼氢化反应,烯烃的氧化,α卤代反应,羰基合成。烯烃的合成。

考试要求

1.了解烯烃的结构和π键的特点。

2.掌握顺反命名法,Z/E标记法。

3.了解由烯烃的燃烧热或氢化热推测其相对稳定性。

4. 理解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5. 理解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6. 理解烯烃加成的定位规律。

7. 掌握马氏规则和反马氏规则。

8. 了解烯烃的氧化反应。

10. 掌握α卤代反应反应。

11.掌握烯烃的制法。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叁键的结构特点,炔烃的命名(IUPAC),炔烃的物理性质,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和亲核加成,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炔烃的制法。二烯烃的分类,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二烯烃的聚合。

考试要求

1.了解叁键的结构特点。

2.掌握炔烃的命名(IUPAC)。

3.知道炔烃的物理性质。

4.知道Lindlar催化剂加氢的立体选择性。

5.理解炔烃的亲电加成(加卤素、卤化氢、水)。

6.知道炔烃的亲核加成。

7.知道炔烃的硼氢化反应、氧化还原、聚合反应。

8.掌握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9. 掌握炔烃的制法。

10.了解二烯烃的分类。

11.理解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12.熟练掌握1,4-加成和双烯合成(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

13.知道二烯烃的聚合。

第五章  脂环烃

考试内容

环烷烃的定义,顺反异构现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Baeyer张力学说,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十氢化萘的构象。

考试要求

1.了解环烷烃的定义。

2.掌握双环化合物的命名。

3.了解Baeyer张力学说。

4. 掌握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5.掌握环己烷椅式构象的表示方法,平伏键和直立键的画法。

6.了解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和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的确定。

 7.了解十氢化萘的构象。

第六章 芳烃

考试内容

苯的结构,共振论的规定,芳烃的物理性质(侧重折光率),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弗—克反应。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应用。联苯及稠环芳烃的命名和性质,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休克尔规则,环丁二烯和环辛四烯的结构,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考试要求

1.理解苯的结构。

    2.知道共振论的规定。

    3.知道芳烃的物理性质。

    4.熟练掌握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5了解側链上的卤代和氧化反应。

    6. 了解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对苯环的活化和钝化。

7. 掌握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定位规律。

8. 了解萘、蒽、菲的结构和芳性以及一些有手性的芳烃。

9. 掌握解休克尔规则及芳向性。

10. 环丙烯正离子、环戊二烯负离子、环庚三烯正离子、环辛四烯负离子、轮烯的结构。

第七章 立体化学

考试内容

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法,分子的手性,对映体,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R/S标记法,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及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分子的手性,对映体。

2.了解分子的四种对称因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更叠对称轴。

3.理解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的涵义。

4.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和R/S标记法。

5.掌握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手性碳原子的立体异构。

6. 了握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7.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手性中心、其它手性原子、丙二烯型化合物、联苯型)。

8. 了解制备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9. 掌握旋光异构在研究自由基加成反应和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历程中应用。

第八章 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活泼金属的反应和还原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SN1和SN2的立体化学,离子对机理,邻基参与反应机理及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历程:E2和E1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E2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1.了解卤代烃的普通命名法,掌握系统命名法。

2.熟悉卤代烃的分类和制法。

3.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4.理解SN1SN2两种历程的影响因素。

5.掌握SN1SN2的立体化学。

6.理解消去反应历程:E2和E1。

7.掌握E2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掌握E2反应的立体化学。

8.了解离子对机理。

9.了解邻基参与反应机理。

10.了解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第九章 醇和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脱氢等基本化学性质,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频哪醇重排。醇的制法:发酵法、卤代烃水解、烯烃加成,及由格式试剂或醛酮制备。1,2-二醇的制法。酚的结构,命名,制法,物理性质,酚的酸性,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酚的制备、来源和用途。

考试要求

1.了解醇的结构、分类。掌握醇的命名(IUPAC)和制法。

2.理解氢键对沸点和溶解度的影响。

3.掌握醇的卤代、脱水、酯化、氧化等基本化学性质。

4.了解醇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反应。

5. 掌握频哪醇重排。

6.掌握醇制法(卤代烃水解,由烯烃、格式试剂、醛、酮合成醇)。

7.了解12-二醇的制法。

8.理解酚的结构,掌握酚的命名和制法。

9.掌握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上的反应。

10.了解酚的制法和用途。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考试内容

醚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佯盐的形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生成,克莱森重排,醚的制备: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乙烯基醚制法。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环氧化合物:结构、制法、相关反应及开环反应机理,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种命名法。

2.理解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威廉姆逊合成法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3.了解醚的物理性质。

4.掌握醚的化学性质:生成     盐、醚键的断裂、过氧化物的形成、克莱森重排。

5.了解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和合成。

6. 掌握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的机理、开环方向和立体化学。

7了解 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第十一章 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与氨衍生物的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他反应。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考试要求

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

2.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 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及活性(与HCN、NaSO3ROH、RMgX、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4. 掌握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5. 掌握α-H的反应。

6. 掌握醛酮氧化反应(KMnO4/H+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拜耶尔-维立格氧化)。

7. 掌握醛酮还原反应(催化氢化、LiAlH4,NaBH4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Meerwein-Ponndorf还原、金属还原、歧化反应)

8. 掌握醛酮的Wittig反应,安息香缩合,Beckman重排及与PCl5的反应。

9. 掌握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10.了解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反应及制备。

11.掌握醛酮的制备:炔烃的水合,胞二卤代物的水解,由烯烃、芳酯烃和醇制备,傅-克酰基化,盖德曼-柯赫反应,罗森孟德还原,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

第十二章 核磁共振和质谱

考试内容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推测其结构。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烃类和卤代烃的质谱特征。

考试要求

1.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理解质子的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3.了解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4.会根据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提供的信息,推测其结构。

5.知道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所能提供的信息,MS中的M+及裂解方式。

第十三章  红外与紫外光谱

考试内容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考试要求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掌握影响红外吸收的因素。

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吸收。

掌握影响紫外吸收的因素。

第十四章  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分类,结构,物理性质,羧酸的制法,羧酸的命名(IUPAC)。化学性质:酸性,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羧酸羰基的反应,脱羧反应,α-H卤代反应。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羧酸的制法:氧化法,腈的水解,由格式试剂合成及油脂的水解。酚酸的制备,

考试要求

1.了解羧酸的分类。理解羧基的结构。

2.知道羧酸的物理性质。

3. 掌握羧酸的命名(IUPAC)

4. 掌握羧酸的酸性及影响酸性的因素。

5. 掌握羧酸的制法。

6. 掌握羧酸还原为醇,脱羧,α-H卤代等反应

7. 掌握二元酸的酸性及热分解反应

8. 了解酚酸的制备。

9.了解羟基酸的制备及化学反应。

第十五章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酯的热消去反应。

考试要求

1.了解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掌握酯、酰卤、酸酐、酰胺和腈的取代反应及相互转化

3.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

4. 掌握酰氯、酯、腈与金属试剂的反应

5. 掌握酯、酰卤、酰胺和腈的还原反应。

6.了解酯的热消去反应。

第十六章  羧酸衍生物涉及碳负离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a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 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a 氢的酸性和互变异构。

2.掌握酯缩合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3.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 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和其它酸性化合物的a 氢碳负离子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掌握克脑文盖尔反应、麦克尔加成、瑞佛马斯基反应、达尔森反应及普尔金反应。

第十七章

考试内容

胺的分类,结构,胺的命名,主要物理性质,胺的制法,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胺的制备: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胺的化学性质: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芳胺环上的反应。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重氮甲烷的结构和反应。

考试要求

1.理解胺的分类、结构。

2.掌握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与国际命名法有别)

3.理解胺主要的物理性质。

4.掌握胺的制法:卤代烃氨解,盖布瑞尔合成,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腈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还原,霍夫曼重排,布歇尔反应,曼尼许反应

5. 掌握胺的碱性及影响碱性的因素,了解拆分手性胺的方法。

6.理解胺的烷基化,彻底甲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叔胺氧化和科浦消去反应,酰化和磺酰化反应

7. 掌握伯、仲、叔胺与HNO2反应的区别。

8. 掌握芳胺的特殊反应。

9. 掌握烯胺的生成及其反应。

10. 掌握重氮化反应和重氮盐

第十八章  协同反应

考试内容

协同反应的特点,前线轨道法,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立体选择性的解释。4nπ和(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考试要求

1.了解协同反应的特点。

2.了解前线轨道法。

3.了解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

4.掌握协同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5.了解4nπ和 (4n+2)π电子体系的电环化。

6.理解环加成反应的一般规律。

7. 氢和碳的[l,j]迁移及[3,3]迁移。

第十九章  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D/L构型,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还原,醚的生成,酯的生成,醛糖的递升和递降,月杀、苷的生成。重要的单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淀粉的水解和分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单糖的D/L构型。

3.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变旋光现象。

4.了解单糖的氧化反应:Fehling 试剂,Tollens试剂,溴水,硝酸,高碘酸。

5.了解单糖的还原, 醚的生成,酯的生成。

6.了解醛糖的递升和递降。

7.理解月杀,苷的生成。

8.了解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2-去氧核糖。

9.了解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的结构及确定其构型的实验根据。

10.知道淀粉的水解和分离。

11.知道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12.知道糊精的物理性质和淀粉的改性。

13.知道纤维素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

第二十章 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杂环化合物分类和命名。

2.掌握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结构、性质和合成。

3.掌握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性质。

4. 了解稠杂环喹啉和异喹啉的结构、性质。

第二十一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考试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性质、反应,α氨基酸的合成。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考试要求

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

2.掌握主要氨基酸的命名和性质。

3.了解蛋白质、核酸的组成和性质。

第二十一章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

考试内容

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应用。

考试要求

了解脂肪、萜、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命名。

 

实验部分

考试内容

基本操作技能方面:包括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分离和提纯操作(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有机合成实验: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

考试要求

1. 掌握各种实验装置的组装与搭配、干燥剂的选择与使用。

2. 掌握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升华、萃取、简单过滤、薄层色谱、柱层色谱等分离提纯操作及注意事项。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技术:如折光测定、折光率、熔点、沸点的测定等。

4. 掌握烯的合成(环己烯、3-溴环己烯合成),卤代烃的合成(叔丁基氯、1-溴丁烷的合成),醇的合成(2-甲基-2-丁醇、三苯甲醇的合成),酮的合成(对甲基苯乙酮、环己酮和苄叉丙酮的合成),Diels-Alder反应(环戊二烯与马来酸酐反应,7-氧杂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制备),重氮化反应(甲基橙、邻氯甲苯合成),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与呋喃甲酸制备、苯甲酸与苯甲醇制备),醚的合成(乙醚、正丁醚合成),酯的合成(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辛烯醛制备、苯亚甲基苯乙酮合成,肉桂酸的合成,1,2-二苯乙烯合成,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1-氯-3-溴-5-碘苯合成等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

三、参考书目

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胡青眉。有机化学(第二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何红运等编,本科化学实验(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考试科目代码:[959]            考试科目名称:化学教学法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a.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b.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c.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 13分,共26

d.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化学教学论概述

考试内容

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3.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4.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

考试要求

能区分化学与化学教育、科学与科学教育等相关概念,明确相互关系;

知道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3.列举组成化学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理解化学教学论的化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5.能说出我国化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6.理解国外学校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英美等发达国家化学课程改革的历程

及其特点。

(二)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

考试内容:

1.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3.新课改前我国的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4.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5.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考试要求

1.理解“科学素养”的涵义及其由来、构成要素;

2.能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3.说出化学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并举例说明影响化学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4.掌握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5.了解新课改以前我国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教材的特点;

6.理解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理念;

7.知道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表述、确立依据

8.能说出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9.知道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三)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

考试内容:

1.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

2.中学化学教学的一般原则

3.中学化学教学方法

4.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中学化学教学的一般特征;

2.理解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3.掌握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并能说出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4.能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

5.理解中学化学教学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模型方法、资料和

事实的处理方法、假说方法、科学抽象方法等。

(四)化学教学设计

考试内容:

1.化学教学设计概说

2.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要素

3.化学课时教学设计

4.化学教学语言与板书

5.说课设计

考试要求:

1.知道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会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4.能够编写一节课的化学教学设计;

5.理解化学教学语言以及板书的特点与要求;

掌握说课的类型以及说课的内容;

7.会进行一节课的说课设计。

(五)化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考试内容:

1.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2.基本概念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3.基础理论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考试要求:

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2.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策略;

3.知道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

4.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5.了解化学基础理论的分类和特点;

6.掌握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的策略;

(六)化学探究式教学

考试内容:

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2.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4.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考试要求:

理解科学探究的涵义;

2.知道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

3.理解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4.知道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

5.掌握探究式教学的一般策略。

 

(七)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考试内容:

1.化学教学测评的工具和质量特性

2.化学教学测验编制的原理与方法

3.化学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4.化学测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5.化学教学评价改革

考试要求:

掌握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的涵义;

2.理解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涵义及其估算方法;

3.掌握化学测验试题编制的原理、步骤、方法;

4.能进行化学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

5.能正确处理化学教学测验的结果并会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曲线的涵义;

6.知道主要的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的涵义及其特点;

7.理解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8.掌握新的化学教学评价方法。

 (八)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考试内容:

1.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3.行动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考试要求:

1.了解我国化学教师教育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2.了解现代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3.初步掌握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认识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联系。

参考书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考试科目代码:【970】      考试科目名称: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重要应用基础课程,以传递过程(动量传递、传质和传热)为主线,涵盖了化学工业中涉及的主要单元操作过程。要求考生掌握研究化工工程问题的方法论,掌握各单元操作过程原理和设备性能,能够进行定量过程计算和基本的工程设计,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客观题部分  30%

     (二)主观题部分  70%

   4)题型结构

      a: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b: 填空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c: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d: 计算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 掌握单元操作过程的典型设备的特性,并了解基本选型能力;

3. 掌握主要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设计和操作计算方法;

4. 能够灵活运用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单元操作常见问题。

(二)考试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1 、流体流动

考试内容:  1 )流体运动的考察方法、流体受力和能量守恒分析方法;( 2 )流体静力学及压强测定;( 3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 4 )机械能守恒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5 )流动型态(层流和湍流)及判据;( 6 )流速分布及流动阻力分析计算;( 7 )因次分析方法;( 8 )管路计算;( 9 )流速和流量的测定、流量计。

考试要求: 掌握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及流动规律,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机械能守恒方程。能够灵活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问题,包括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和管路计算。

2 、流体输送机械

考试内容:  1 )主要流体输送机械的类型及特点;( 2 )离心泵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流量调节、组合操作、安装和汽蚀现象;( 3 )往复泵的类型、工作原理、流量调节和特性曲线;( 4 )其它主要化工用泵(正位移泵和非正位移泵)、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和真空泵的主要特性。

考试要求: 了解各类化工用泵的主要结构、原理和主要用途。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流量调节和安装。能够进行涉及泵的基本计算。

3、液体的搅拌

考试内容:  1 )搅拌器的主要类型;( 2 )混合机理;( 3 )搅拌器的性能;( 4 )搅拌功率;( 5 )搅拌器放大。

考试要求: 了解搅拌器的主要结构、流体混合特性和表征,了解搅拌设备的基本设计和放大。

4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及过滤

考试内容: 1 )单颗粒、颗粒群和颗粒床层的特性;( 2 )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及简化模型;( 3 )过滤原理和分类;( 4 )过滤过程的数学描述及计算、滤饼的洗涤;( 5 )压滤和吸滤设备、离心过滤设备。

考试要求: 了解颗粒床层的特性和流动压降计算。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及应用、不同过滤方式的操作计算。了解典型过滤设备的结构和特点。

5、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考试内容 1 )曳力和颗粒自由沉降;( 2 )降尘室、旋风分离器等主要沉降分离设备及操作原理;( 3 )流化床基本概念和主要特性;( 4 )流化床操作及计算;( 5 )气力输送原理、分类和主要流动特性。

考试要求 掌握分析颗粒运动的基本方法,掌握流态化的原理和计算。能够对颗粒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了解沉降分离设备和气力输送设备的分类和应用。

6、传热

考试内容  1 )冷、热流体热交换的形式、载热体;( 2 )传热速率和热通量及传热机理;( 3 )热传导与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 4 )平壁、圆筒壁和多层壁稳定热传导的计算;( 5 )对流传热过程分析和数学描述;( 6 )准数和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7 )沸腾传热和冷凝传热;( 8 )黑体辐射及基本规律;( 9 )传热过程计算;( 10 )换热器的分类、计算与选型;( 11 )传热过程的强化途径;

考试要求 熟练掌握傅立叶定律、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定态热传导的计算。了解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主要关联式、对流传热的计算和传热强化。掌握换热器和蒸发器的基本计算,了解换热器的分类、选型和应用。了解黑体辐射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传热基本原理,求解简单的非稳态传热问题。

7、蒸发

考试内容: 1 )蒸发操作主要特点;( 2 )蒸发设备 3 )单效和多效蒸发。

试要求 掌握蒸发操作目的、方法和特点,了解蒸发操作的节能方法。掌握蒸发器的基本计算了解蒸发器的分类、选型和应用。

8、气体吸收

考试内容 1 )气液相平衡;( 2 )分子扩散和菲克定律、扩散系数;( 3 )对流传质理论和相关准数;( 4 )吸收塔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 5 气体吸收的数学描述; 6 )气体吸收特点和吸收过程计算 7 ) 化学吸收

考试要求熟练掌握传质、吸收与解吸过程的基本理论,了解扩散系数、传质系数等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以及吸收过程的计算。了解主要的吸收设备、流程及应用。能够灵活运用传质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非稳态精馏问题。

9、液体精馏

考试内容 1 )蒸馏原理与蒸馏操作;( 2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3 )理想和非理想体系的汽液相平衡;( 4 )精馏原理和精馏过程的数学描述;( 5 )精馏塔的操作和操作方程;( 6 )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和操作型计算;( 7 )间歇精馏特点与计算;( 8 )萃取精馏和恒沸精馏。

考试要求熟练掌握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精馏计算,包括进料状态和位置、平衡线、 q 线、回流比、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理论板及全塔效率等。了解特殊精馏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传质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非稳态精馏问题。

10、气液传质设备

考试内容  1 )板式塔的结构和操作;( 2 )塔板和塔内的两相流体力学特性、塔板效率;( 4 )填料塔的结构及主要填料的特性;( 5 )填料层和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性能和气液传质;( 7 )气液传质设备的不正常操作。

考试要求 了解填料塔和板式塔的主要构件,了解塔内两相流动状况和传质特性,了解常见的气液传质设备不正常操作情况。了解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一般计算。

11、液液萃取

考试内容  1 )液液萃取原理;( 2 )液液相平衡和三角形相图;( 3 )单级和多级萃取过程计算;( 4 )萃取设备主要类型、特点和选型;( 5 )萃取设备操作和液泛、液滴传质。

考试要求掌握液液两相传质特性和萃取原理,掌握单级和多级萃取过程的计算方法,了解萃取操作和设备特性。

12、其它传质分离方法

考试内容 1 )结晶;( 2 )吸附分离;( 3 )膜分离。

考试要求 了解结晶、吸附分离和膜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所涉及的物料和热量衡算、以及设备特性。

13、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和固体干燥

考试内容 1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 2 )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数学描述和基本计算;( 3 )干燥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4 )干燥过程计算;( 5 )常用干燥器及其特点。

考试要求掌握湿空气的主要性质和状态参数。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了解影响干燥过程的因素、以及干燥器的主要型式和应用。

 

三、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第三版),上、下册 .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序号

实验名称

要求

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比较和标定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方法;掌握正确使用酸、碱滴定管,验证酸碱滴定原理;掌握滴定终点判断和读数、数据记录方法;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表达。

2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以及总碱度程度测定方法、指示剂的选择。

3

铵盐中氮含量测定(甲醛法)

掌握测定铵盐中氮含量原理(甲醛法)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和滴定操作技能。

4

EDTA溶液的标定

掌握常用来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试剂,掌握标定方法及指示剂的选择。

5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及特点,掌握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的方法;了解水硬度测定的意义和常用硬度表示方法;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特点;学会总硬度的计算方法。

6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连续测定

掌握控制酸度进行各种金属离子连续滴定的络合滴定方法和原理;熟悉连续滴定中指示剂选择及其应用。

7

H2O2含量的测定(KMnO4法)

掌握以Na2C2O4为基准物标定KMnO4标准溶液,KMnO4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吸量管的使用方法;掌握控制准确的滴定条件(酸度、温度等)。

8

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了解Na2S2O3溶液保存条件和用K2Cr2O7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铜合金中铜含量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技能;掌握碘量法的测定条件。

9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掌握莫尔法沉淀滴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掌握沉淀滴定终点判断方法,了解K2CrO4指示剂的浓度大小对Cl-的影响。

10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

掌握用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方法及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参考书目

1)   本科化学实验,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组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3)    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规范,化学分析基本操作规范编写组编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无机化学实验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实验部分  70%        综合设计实验部分  30%

4)题型结构

a: 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b: 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c: 答题(包括实验设计),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基础实验部分

1、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实验常识

考试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目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

2)理解实验室学生守则

3)掌握实验安全常识

4)掌握实验实验室环保要求和“三废”处理方法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考试内容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 基本度量仪器(台秤, 电光分析天平, 电子天平; 量筒, 滴定管, 容量瓶, 移液管)的使用; 基本测量仪器(pH计, 电导率仪, 热电偶温度计 )的原理与使用; 常用加热方法以及仪器使用;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常用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 试纸和滤纸使用方法.

考试要求

1)认识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的级别,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干燥方法; 掌握化学试剂的保管及取用。

2)掌握基本度量仪器(台秤, 电光分析天平, 电子天平; 量筒, 滴定管, 容量瓶, 移液管)的使用.

3)了解基本测量仪器(pH计, 电导率仪, 热电偶温度计 )的原理, 掌握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4)掌握常用加热方法以及仪器使用.

5)掌握常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6)掌握气体钢瓶在运输、存放和使用; 掌握常用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方法.

7)掌握试纸和滤纸使用方法

3、基本无机实验

考试内容

实验常识介绍,仪器的认领和洗涤,温度测量,灯的使用; 溶液配制,台秤及量器玻璃仪器的使用; 纯水的制备; 缓冲溶液配制与pH值的测定;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沉淀分离与NaCl的提纯;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元素化学实验.

考试要求

1)理解实验原理,正确运用相关实验技术.

2)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制备技术.

3)掌握元素化学性质和离子相互转化及鉴定方法

 

综合设计实验

1、无机合成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

无机合成的发展史; 典型的无机功能材料; 无机合成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步骤; 无机合成相关的文献

考试要求

1)了解无机合成的发展史和典型的无机功能材料

2)掌握无机合成研究一般程序和步骤; 能查阅无机合成相关的文献

2、无机合成原理的应用

考试内容

热力学原理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热力学原理在金属冶炼中的应用; 热力学计算预测目标化合物; 无机合成中的动力学问题; 配合物取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常见无机物质合成方法和合成线路的选择.

考试要求

(1)了解无机合成反应速度的调控方法

2)掌握利用反位效应调控目标配合物的结构.

3)掌握热力学计算结果预测目标化合物的稳定性、反应的自发性及进行程度

3、无机合成及制备方法

考试内容

极端条件下的无机合成反应(高温, 高压, 真空, 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 电化学合成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及制备方法; 溶剂热合成及溶胶—凝胶合成法; 固体无机材料的合成方法; 纳米材料及无机粉体材料的制备

考试要求

1)了解极端实验条件及其获得  

2)掌握只能在极端条件下制备的无机物类型  

3)掌握电化学反应的特点特殊价态无机物的电化学合成反应

4)掌握配体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模板反应和固相反应.

5)掌握水热合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无机多孔物质的合成方法

6)掌握无机缺陷材料、非整比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合成

7)掌握纳米物质的制备方法

4、无机物质的表征方法

考试内容:

衍射技术(单晶体和粉末); 波谱技术; 扫描和透射电镜; 性能测试

考试要求

1)了解光、电、磁性质的应用

2)掌握各种表征手段解析

、参考书目

何红运等主编, 本科化学实验(一)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李华民等主编, 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徐如人,庞文琴主编,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第2版)或2001(第1版). 

高胜利,陈三平主编,无机合成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2010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实验操作

3)试卷内容结构

(一)理论部分  60分        

(二)实验操作部分  40分

4)题型结构

(一)理论部分

a: 填空题,30空,每空1分,共30分。

b: 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c: 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d:问答题,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二)实验操作部分

由教师编拟一个实验,学生实验操作,共40分。其中完成实验8分,实验操作20分,实验结果及数据质量12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理论部分

考试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常识、安全教育、仪器的认知,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简单分馏、减压蒸馏、 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无水乙醇的制备、减压蒸馏薄层色谱、柱色谱,叔丁基氯的制备、1-溴丁烷的制备、环己酮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7,7-二氯二环(4,1,0)庚烷合成、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肉桂酸的制备甲基橙的制备、三苯甲醇的制备、苯佐卡因的制备

考试要求

了解实验室常识、识别常用有机化学实验仪器、掌握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的画法。 掌握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的方法。掌握熔点的测定原理、掌握熔点测定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分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掌握水蒸气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重结晶提纯法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萃取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无水乙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减压蒸馏原理、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 掌握柱色谱的原理操作要领及其应用。 掌握叔丁基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1-溴丁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环己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对甲基苯乙酮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7,7-二氯二环(4,1,0)庚烷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掌握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掌握肉桂酸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甲基橙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三苯甲醇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掌握苯佐卡因的制备原理、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二)实验操作部分

考试内容

熔点的测定、沸点测定、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及过滤、抽滤、萃取及分离、薄层层析分离。

考试要求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玻璃仪器的名称、性能、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普通及标准磨口)装置的名称、用途、组装拆卸、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正确地绘出仅器装置图。

快速搭建熔点和沸点的测定装置、回流装置、常压蒸馏装置、 减压蒸馏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分水装置、重结晶及过滤装置、抽滤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

 

三、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本科化学实验(一)》 何红运等主编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化学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当年度化学综合科目的应得,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考生任选a, b, c三者之一答题

3)试卷内容结构

问答题30个, 根据二级学科对硕士生选拔要求的细微差异,将问答题分为a, b, c三组。

4)题型结构

问答题30个(a.1-10, b.11-20, c.21-30,学生任选一组10个作答,10个题中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比例大致相当。其中对英文文献检索、阅读能力的考查不超过1题。)

a: 问答题1-10,每小题10%;

b: 问答题11-20小题10%;

c: 问答21-30小题1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1.无机化学:原子结构:原子中的电子,元素周期系;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晶体结构;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酸碱平衡:酸碱理论,酸碱平衡及其移动,酸度计算;沉淀平衡:溶度积与溶解度;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实验操作技能,仪器熟练情况,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30%)

2.分析化学:光谱分析原理与实验操作,准确理解并掌握光谱提供的信息。实验操作技能,仪器熟练情况,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30%)

3.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实验操作技能,仪器熟练情况,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30%)

4.学生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以及对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10%)

 

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潜能进行综合考察。

三、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王积涛等编

《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天佑主编

《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主编

《本科化学实验》(1)(2)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何红运主编

文献阅读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21-3773

http://pubs.acs.org/

 

 


 

  

==========分割线==========

2025湖南师大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6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